蘇寧皺了皺眉頭,繼而問道:“告訴我,你在軍中多少年了?”

斥候一愣,抬起頭,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不過還是很老實的說道:“卑職在軍中七年,見過很多軍隊。”

蘇寧點點頭:“那也就是說,你認為那支軍隊有十萬人左右,不是信口開河或是自以為是?”

斥候點頭道:“是的,卑職雖然沒有真的見過十萬軍隊,最多一次也就是見到了五萬軍隊,那些軍隊即使沒有十萬,至少也在六七萬人以上,有很多將軍分別統帥。前前後後延綿數百里,斷然不會有錯!”

蘇寧揮揮手讓這斥候離開,繼而面色沉重的對薛仁貴說道:“仁貴,你說,這高句麗國的總兵力是多少人呢?”

薛仁貴愣了一下,接著分析道:“以我大唐如今的態勢來看,有民二千萬餘,兵八十萬餘,如此一來,便是二十多人中取一人為兵。高句麗人口不及大唐。糧食產出自然也不及大唐,按其正常情況來看,有兵三十萬已經是極限了,當然。聽說前隋征伐時高句麗出兵五十萬抵抗。足以顯示。若是當真到了生死存亡之時,超額度徵兵也不是不可以。”

蘇寧點點頭:“問題就在這兒,高句麗現在是生死存亡之時嗎?”

薛仁貴連連搖頭:“不是。斷然不是。”

蘇寧說道:“對,就是這樣,他根本不是生死存亡之時機,那麼何來超額度徵兵呢?加上高句麗不斷與新羅百濟征戰,國力衰微,最多徵兵四十萬就是極限了,再多了就算有人,也沒有糧草和軍械可以支撐,所以如今的高句麗最多不過三十萬兵馬。

那麼問題就來了,十五萬兵馬被秦老將軍拖在前線沒回來,五萬兵馬放在了邊境鎮守,和新羅人打仗,王都起碼有二萬人的兵馬和我們交戰之後被擊潰,水師起碼也有三千人被我們全部殲滅,而現在這裡又有了六七萬兵馬,算上高句麗全國那些需要兵馬駐防的城池,至少也需要五萬左右的兵馬,你說,高句麗到底有多少兵馬?”

薛仁貴細細一想,頓時覺得不對勁:“蘇侯所言極是,這兵馬又不是越多越好,人吃馬嚼的,就算自備口糧一部分,朝廷還是需要供給絕大一部分,加上軍械和攻城器械的損失,還有這方面的軍費開支,大唐的府兵尚且不能完全自給自足,還需要朝廷提供相當一部分軍費,就更不要說高句麗這樣的國家了。

這樣一算,三十萬兵馬已經是極限了,現在還不是大唐大軍壓境的時候,他們根本不需要擴軍,如果擴軍了,我們也不會不知道,而且這兵馬數量實在是對不上,都被我們消滅了那麼多,還有那些城池駐防的兵馬,高句麗現在的兵馬居然已經有了三十五萬以上,都快趕上大唐的一半了,這何止是窮兵黷武?他還要不要糧食?”

蘇寧說道:“那麼,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這裡可以有很多原因,但是,只有一個解釋想來最合理了,仁貴,你說如果這些兵馬是從各地駐防軍裡面抽調出來的,那麼我們從登陸到如今不過五天左右,他們是從哪裡抽調了這麼多的兵馬?趕路,集結,分派任務等等,他們有時間嗎?

如果是說從南部邊防軍那裡帶出來的,那更不可能,不說斥候所見到的高句麗軍隊是從西北而來,就說那當真是南部邊防軍,也不對,新羅人可是出動了十萬兵馬攻打高句麗,高句麗軍隊再能打還能把邊防軍主力抽調回來?新羅人背叛了我們?不可能,新羅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大好時機。

現在看來,軍隊數量充分,有充足的時間和足夠的隱秘性,可以瞞過所有人的注意力,靜悄悄的做他們想做的事情,然後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有一個地方了,北平,前線!”

薛仁貴大驚失色:“蘇侯,這,這怎麼可能?高句麗人不是派軍隊去攻打大唐嗎?還是十五萬人,張儉將軍的報告也顯示高句麗軍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