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最重要的是給高句麗足夠的時間組織起足夠的軍隊,而我大唐兵馬並不北上,只是觀望,有強大外敵進犯的時候,這些人肯定會抱成一團抗擊,而沒有強大外敵進犯或者外敵正在休整並且休整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的時候,這些人就免不得要開始狗咬狗的爭鬥不息了,就好象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把匈奴人趕走之後照樣打的不停,這很正常。
我們現在去,是正好撞在了高句麗各地實力派擴充兵力,軍力蒸蒸日上的時期,我們只有三萬多兵馬,耗不起,但是我們晚一點再去,過了這一段風頭,高句麗就會開始出現軍閥亂戰的現象,現在只是潛伏期,只要一個人帶頭,立馬就是戰火遍地,那個時候只要我們不動彈,他們打起來肯定更狠,對付自己人比對付外人更狠。
張亮和張士貴被說服了,於是就專心的抓捕那些高句麗人,一船一船的運回北海海軍港口,裝車運到各個需要的地區和已經有訂購的人家。
這裡就要提到大唐如今的一種現象了,那就是在普及教育和高產作物大量推廣以及菜籃子計劃的開展之下,人們的生活水準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被逼無奈的把孩子出賣給豪門大戶做下人換一口飯吃的情況漸漸減少,因為可以吃飽肚子的人越來越多了。
而且同時讀書的渠道也有了,這幾年越來越少有人家願意把孩子送到大戶人家府力做苦力,吃苦受罪,尤其是男孩子,女子姑且不論,雖然也有人說女子也可以讀讀書,對將來相夫教子有好處,但是女子讀書必然是比較少的現象,男子還沒有讀上書呢,談何女子?所以女子入府為下人的情況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可是男子就大大減少了。
女子並不能完全取代男子在勞力上的作用,大戶人家發現越來越少有男子願意入府為僕,哪怕提供再高的工錢也很少有人家願意,都去讀書了,吃土豆可以吃飽了,都想做讀書人,要不然就去考軍校參軍,誰願意連著幾代人為奴為僕?所以一時間大戶人家的男府丁數量大幅下降,府中苦力已經不足以承擔日常所需了。
這種情況下,外族奴隸的需求量頓時猛增,國家需要這些奴隸做苦力,以免除大唐百姓的要義,安心生產讀書當兵,苦力就讓外族人去做,潛移默化之下,很多大唐百姓都漸漸認為苦力奴隸是外族人的活兒,高貴的大唐人怎麼可以去做那些下等人做的事情呢?這也是高門大戶府中男下人數量大幅度減少的原因之一。
那麼怎麼辦呢?大戶人家也是需要府丁的啊,沒有男子願意做下人,都要出去闖蕩,或者讀書,再次一等也願意留在家裡面種地或者去商家那兒找活幹,至少是自己掙工錢,都不想再做那些為人奴僕的事情了,於是乎外族奴隸的買賣應運而生,每一次大唐軍隊出征總會帶回來很多奴隸,有些時候各地的奴隸並不是很缺乏,會有富裕,與其留著吃白飯,為何不交給朝廷販賣增加收入呢?
杜如晦以縱橫部尚書的名義提出了這個議案,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於是付諸實施,每一次大唐軍隊出征回來帶來大量的外族俘虜沒地方要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大戶人家的管家揮舞著錢財購買這些奴隸,帶回去作苦力,以填補男性下人缺乏的現象。
而且這些奴隸換回來的錢,雖然是公奴司作為國家部門統一售賣,可是其中的七成費用是可以直接撥付給這批奴隸的抓捕部隊作為額外軍費改善生活的。(未完待續。。)
八百一十二 保王伐唐(上)
如果說董卓之亂是漢末群雄割據紛亂的直接導火索,徹底摧毀了漢室最後一絲威嚴,那麼泉蓋蘇文的《保王伐唐書》就是導致高句麗群雄割據紛亂不止的直接導火索,當然了,這裡面也少不了蘇寧的推波助瀾,可要說到底是什麼個意思,到底是如何發展的,還是泉蓋蘇文的腦洞開啟,反正蘇寧是沒有想到泉蓋蘇文真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