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那麼關於火藥的防潮措施也就被提上了日程,工部的官員開始從那些用來製作雨傘的油紙入手,開始研究可以專門用於火藥防水的物件,這和燃燒罐不一樣,燃燒罐是以油作為燃料,就算是水也沒辦法撲滅,可是火藥不同,一旦受潮了,就算曬乾。也無法像以前那樣使用。就相當於廢掉。
如果唐軍行軍的時候遇到了大雨,而火藥儲存不當,受潮了,無法使用。那麼唐軍就會面臨極大的危局。因為除了火炮。並沒有可以代替它的武器,這就直接導致了李泰試圖發明不用害怕受潮的火藥,蘇寧得知以後不由得覺得李泰實在太瘋狂了。還真有幾分瘋狂科學家的味道,防水火藥,那,那不是簡簡單單的可以製作出來的,那是需要化學知識的,讓蘇寧這個化學渣渣情何以堪?
這種事情還是交給其他人吧,到時候了,自然而然的,我們這個首先使用火藥作戰,首先使用火藥武器作戰的國家,一定可以發明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強力熱武器,不在於一時,而要著眼於未來,我們不是萬能的,蘇寧就算不是原產物也是有能力極限的,超過了能力範圍,就算知道知識也無法制作,那超過了他的能力範圍。
可是順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在自己的推動和支援下,中國遲早可以發明出屬於自己的強悍的熱武器,有了先例和推動力,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大唐不是滿清,李世民不是康熙,唐軍也不是八旗,他們有足夠的開拓進取之心和足夠的野心,為了配合他們的野心,熱武器的輝煌遲早會降臨在大唐帝國身上。
高句麗三國時代的開啟這段時間內,工部緊趕慢趕的已經趕製出了三十多門火炮,那黑黢黢的炮身,粗壯的身軀,沉重的質量,光滑的打磨,一看就是一尊大殺器,為了應對火炮發射炮彈時候產生的強大後坐力給人帶來的威脅,工部還專門設計了應對策略,為了保證這種策略不會給後膛造成太大的壓力以至於後膛炸裂,對於後膛的設計,工部也有相對應的策略。
所以,這三十多門火炮的實用性和價值遠遠超過了元朝和明朝時期乃至於清代時期的中國火炮,不僅射程遠,而且威力強,有了蘇寧的添磚加瓦,大唐火炮的起步就是另一個時空裡的幾百倍。
在火炮有了一定程度的數量的時候,李二陛下就等不及的把精選出來的一批將要作為炮手計程車兵組織起來了,這些炮手因為其特殊身份,不可以作為府兵而存在,便就要如同十二衛裡面的肉食軍一樣,成為戰鬥常備軍,一直都要作為炮手存在,根據工部官員的建議,一門火炮最好配備四到五名炮手是最合適的。
李二陛下於是下令到,一門火炮配備五名炮手,由工部官員指導這些炮手使用火炮,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們訓練出來,然後試著送到戰場上使用一下,蘇寧那邊催得很緊,好像很需要的樣子,那裡也是最合適的,所以李二陛下很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試驗一下火炮的實際作用,交給蘇寧來訓練是最好不過的了。
一百五十名預備炮手就被選擇出來,五個人一門炮,三十門火炮如同上古兇獸一樣出現在他們的面前,讓他們覺得非常的新奇,之前就有教官告訴他們這是火炮,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使用火炮,但是具體怎麼做,火炮是什麼樣子的,怎麼使用,那都是未知數,這一下子看到了這麼大一個鐵疙瘩,他們能不驚訝嗎?
“天啊!這就是火炮啊?”
“真麼大?天啊,不會都是鐵打成的吧?那要多少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