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0大洋一天。
因為《北方晨報》的經費都是由北方邊防長官公署列支,現在《北方晨報》每天都會收到10000多大洋的廣告收入,這讓王興剛深感為難,第一個月就把近四十萬大洋給宋哲武送了過去。
相比於王興剛的吃驚,宋哲武則早有準備,把這筆錢完全jiāo給了王興剛。宋哲武告訴王興剛,《北方晨報》的辦報經費以後都由他們自己解決,多餘的資金可以再辦份純文學雜誌。
因為宋哲武認為,一個國家要強盛,並不僅僅是科技和經濟的強盛,還需要民族jīng神的覺醒。
第四百四十五章佈局王興剛的無奈(二)
宋哲武還親自提筆為這份雜誌題寫了書名,這本文學雜誌的名字就叫《吶喊》。
吶喊取自當今著名左翼作家,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成員的魯迅先生的同名xiǎo說集。魯迅在這本xiǎo說集中,對中國當今現實社會做了深刻冷峻的刻畫,意在警醒沉睡的國民。
魯迅的這本xiǎo說集寓意深邃,讀之令人深感氣血澎湃,不由自主地會產生一種發憤圖強、努力向上的衝動。
對於能有一本自辦的純文學雜誌,王興剛這個中文系畢業的大學生自然歡喜異常。不過,有些讓他吃驚的是,宋哲武為雜誌題寫的書名竟然是《吶喊》。
王興剛不僅身份背景特殊,他同時也是一個熱血青年。對於魯迅他是很熟悉的,在北大讀書時,他還是魯迅的學生,他很熟悉,也很喜歡魯迅的那些筆鋒犀利的作品。
魯迅是著名左翼作家,對政fǔ一向頗有微詞,宋哲武這個國民政fǔ的高階官員,居然用一個政治傾向偏左的作家的作品做他的雜誌的名字,這不能不讓他感到奇怪。
王興剛甚至由此聯絡到剛到太原的時候,宋哲武讓他去太原模範監獄稽核犯人那件事,這讓他不由得對於宋哲武的身份立場產生了些許期盼。
其實,宋哲武為這本雜誌取名《吶喊》,並沒有更多的意思。
他只是認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強大,僅僅是經濟、軍事上的強大還遠遠不夠,還必須要實現民族jīng神的強大,只有這樣,這個民族和國家才會真正的站起來。宋哲武就是想要透過自己的這個《吶喊》,讓國人徹底拋棄隨遇而安的中庸思想,喚起民族心中的血xìng和覺悟,讓全體民眾都能夠自立、自主、自強,擁有強烈的,不甘受人奴役的反抗jīng神。
這種不屈不撓的強烈的民族jīng神,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漢唐時期,甚至是更遠一些的chūn秋戰國時期都是有的,民族優越感和對外族的輕視充斥全民族,也正因為如此,漢唐的步軍手持陌刀就可以殺得縱橫萬里草原,令歐洲人聞風喪膽,披髮左衽的匈奴騎兵狼奔豕突,最後不得不西遷歐洲。只是到了近代,尤其是清代,這種民族自豪感,才因為種種原因,在多數國人的心中消失了。
宋哲武很想透過他不停的“吶喊”,逐漸喚醒那種“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沉睡著的民族意識。
手中資金充裕,又有宋哲武的支援,王興剛辦起事來自然是一切順利,僅用半個月的時間就一切齊備,只是在主編的問題上遇到了一些麻煩。
王興剛自知自己文學素養不足,名氣就更談不上了,他自己做這個主編不合適,而且他也沒有那麼多jīng力過多的參與雜誌社的事情,他實在是忙不過來。
山西一向文風興盛,前一段時間宋哲武廣為招攬各地人才,又有許多文人來到太原,現在在北方師範和北方大學的教授學者們可是有不少。
只是王興剛推薦了幾個人來做《吶喊》的主編,宋哲武都不滿意。
王興剛無奈,只好請宋哲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