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正與門生亓詩教商量增補閣臣的事情。三個月前,王皇后病逝,方從哲與眾官哭臨完畢,被皇上召見於弘德殿,方從哲趁機向皇上提出“缺官”問題:內閣僅自己一人,部院的堂官(尚書、掌院)也只四五人,都御史一職常年缺官,科道官缺官最嚴重,如今只十餘人;他還舉了個例子,都察院下設十三道御史,應有御史百員,如今僅有五人,有個御史叫孫居相的,一個人兼任七職,另外還代管著都察院其它各道的官印。這一次皇上總算動了心,答應先補充兩名閣臣,並且有意於禮部侍郎劉一燝和何宗彥。……眼下方亓二人議論得正是此事。只見亓詩教武斷地一抬手,粗暴地說:“不能引狼入室 !劉一燝、何宗彥二人是東林黨,他二人朝內閣一坐,老師不就孤立了嗎?”

方從哲是個沒主意的人,他反問亓詩教:“你說,推舉誰合適?”

亓詩教脫口而出:“吏部右侍郎史繼偕,我看行,他和老師一黨;還有南京禮部右侍郎沈搉,他和老師是同鄉。”

方從哲沒有表示異議,就在這時,家人前來報告,說楊左二位大人求見。方從哲示意亓詩教在屋中等候,便吩咐家人把二位大人請到書房。

在書房聽了楊左的來意,方從哲面露難色,說:“二位大人不知,皇上最忌諱外人說他患病,即使咱們壯著膽子去問,皇上身邊的內侍也不敢如實吐露。”

楊漣不以為然說:“宋朝時,宰相文彥博詢問宋仁宗病情,內侍不肯實說,文丞相呵斥他們說,天子的起居,你等不容許宰相知曉,莫非另有圖謀 ?最後內侍不得不說出真情。下官的意思是方大人辛苦幾天,每日去乾清宮三趟,不一定非見到皇上,也不一定非讓皇上知道大人來過,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讓宮內心懷叵測的那些人知道,外廷尚有柱石大臣,可保社稷安然無恙。”

左光斗接著說:“為防不測,方大人近期可仿照前首輔葉向高,日夜在內閣看守,不可大意。”

方從哲聽了二人的話,認為有理,便答應第二天率文武百官進宮問病。

第五章 智破三黨(二)

第二天一早,當方從哲與數十名大臣來到思善門時,卻遭到了擋駕,內侍給出的理由是皇上晨睡未醒。大家正小聲商量著,猛然發現太子朱常洛也急匆匆朝這裡走來,他在思善門前的遭遇,與大臣們一樣,不過他沒像大臣們那樣繼續等候,而是轉身回去了。楊漣左光斗望著太子遠去的背影,彼此交換了一下眼色,這眼色中包含了不解和擔憂,一個太子要探視父皇的病,怎麼會一而再再而三被擋在宮門外,這究竟是皇上的本意,還是有人在暗中搗鬼?

大臣們等待了一個時辰,毫無結果,只好打道回府了。在回去的路上,楊左二人商量了一下,便一同去了汪文言家。他們打算讓汪文言速去王安處,請王公公轉告太子,千萬不可知難而退,要拿出太子的身份,理直氣壯入宮陪伴皇上,早去晚歸嘗藥視膳,既顯示太子一片孝心,又可為太子順利即位創造條件。汪文言聽後,插了一句“如果內侍繼續阻攔怎麼辦?”楊漣果斷地說:“那就闖宮!非見皇上不可。我就不信,為此皇上會治太子的罪?”左光斗贊同地說:“對,就這麼辦 !事不宜遲。”汪文言點點頭,騎上馬去了。

王安聽完汪文言的轉述,心中佩服楊左二位大人的見解,當即就去了慈慶宮,他規勸太子說:“太子一向柔弱,膽子又小,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