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為他立碑起墓以志紀念,御筆親題其碑日:義士王老瓜之墓。以示不忘老人恩義。”
老者說完這段書,從地上拿起一個破瓦罐,湊在嘴邊喝了口水。接道:“小老兒適才說的這段便是:一文錢逼倒英雄漢,說的不好,沒的汙了各位清聽,哈哈。”
這時邊上人群中有人笑道:“老丈說得活靈活現,便如我等親見一般,怎能還說是不好。只是這事於今卻已是久遠,不知能否說說近時之事,想來以老丈口才,必能合我等胃口。”眾人回頭看時,只見此人三十來歲年紀,滿臉橫肉,一身短靠衣衫,敞著胸,胸口全是濃密的黑毛,手中拿了把斧子,正是此間賣肉的屠戶張黑毛。
那老者笑道:“不錯,老漢就說說最近中京城中最轟動俠盜一枝梅的事如何?”邊上眾人轟然叫好。
………【010俠盜孤梅】………
老者道:“這中京城原也叫燕京城,實乃北邊繁華之地,南來北往的客商於此間貿易,使得本地倒有十分富庶。半年前,此地突然出了一個劇盜,據說此人能飛簷走壁,高來高去,來去無蹤。數月之間竟將中京城中富商大戶盜了個遍,更為奇怪的是,此人出現之前,必在將要被盜的那戶牆上留下一枝梅花標記。但饒是如此,那些富戶見了此記號,必是嚴加提防,仍被他屢屢得手。你說奇也不奇。此人不但劫富,卻也濟貧。正月間,城西朱四根家房屋失火,所有家產被一場大火燒個精光,一家三口無處安身,只得在城外破廟中棲身,靠給人家打短工勉強度日,日子過得苦不堪言。有時做不到工,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一日大雪,天寒地凍,朱四根也無處可以找工做,因此全家無米下炊,一家人圍在一起唉聲嘆氣,朱家娘子想把昨夜吃剩的半碗冷粥熱了,一家人分著吃。她揭開破鐵鍋,不由大吃一驚,只見鍋底躺著白花花二錠銀子,銀子上放了一枝梅花。原來正是這一枝梅所濟。”
“此後數月光景,城中富戶連連失竊,而窮苦之人多有聽說被這一枝梅所接濟的,因為不知此人姓名,只知這一枝梅號記,故城中皆呼此人為一枝梅。富人提起此人,無不切齒,寢食難安。而貧苦之人多感其人恩德,甚至有人在家為他供了常生牌位。”
“此事終於驚動了官府,蓋天大王也聽說了此事,當下著中京府尹剋日拿下此人,中京府哪敢怠慢,十萬火急發下海捕公文。但此人既無名姓,又出沒不定來去無蹤。數月來竟如大海撈針,一無所獲,蓋天大王震怒之下,連換了三個府尹,還是無濟於事。”無風這才想起,城門口所貼的告示上所要拿的,必是此人,心中不由好笑,暗道:怪道那榜文上此人面目不清,想必是無人見過此人,只是捕風捉影聽人描述此人面目,胡亂畫了人像來搪塞上官。
那老者又道:“此人想也聽說了蓋天大王已著力拿他,倒也消失了一陣子,不料,數日之前。蓋天大王府中正堂照壁之上,竟出現了一枝梅花標記,正是此人一貫手筆,更為出奇的是,梅花標記下面,還寫了一行小字,乃是:‘俠盜一枝梅知照大金國蓋天大王足下,吾聞大王於公務之餘,於在下行蹤甚為關切,在下乃江湖草民,何敢勞大王如此,心下不勝感激,擬於下月十五,月圓之夜,過府一會,順便借大王兵符印信一觀,聞大王素來好客,必不至令在下空手徒勞往返也,言不盡意,一枝梅拜上。’出了這等事情,蓋天大王自是面上無光,不由惱羞成怒,將府中門官,侍衛一頓痛責,聽說還將那日當值的侍衛斬首示眾,說是失職之罪,軍紀難容。自此那府中人人自危,每日如臨大敵。”
無風聽得心馳神往,心想,這蓋天大王手握重兵,雄霸一方,中京以南準水以北,全是他的轄地,更兼乃三朝元老,軍功顯赫,這大金國數代皇帝對他也是禮敬有加,多有賞賜。手下不但猛將如雲,府中也是高手如雲。這一枝梅究竟何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