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塞外,當真是賺的盆滿缽滿,大發其財。
連帶著石家的一項產業都跟著賺錢了,當年趙進他們用篾條竹片編制護具,現在這個行當仍在,專門有十幾個師傅在做,徐州百姓的孩童也喜歡買一套回去玩耍,但因為這運酒又開發出了新產品。
王自洋他們用大車和駱駝裝運,一路陸運,難免顛簸,石家作坊用編成兩層的竹筐,中間塞進蘆花之類,大大減少了酒罈的破碎,王自洋這一干人自然需要,每次來都是大批訂購,連帶著石家也小發一筆。
只不過王自洋還知道趙進的需求是什麼,但牛馬要到秋天才能販運,只能從草原上儘可能帶人過來,但他們走的商路固定。沿路也不全是那些流浪的馬賊,結果第二次就只有五十幾名,第三次人數倒是多了,可居然有十一二歲孩子,剩下的也都年紀不大,但都是會騎馬。
有懂行的人和趙進說,這些孩子是大同和太原人市上買來的,草原上這些年愈發艱難,雪災白災之下,常有整個小部落一夜之間全部凍死的,部落之間弱肉強食的情況也很嚴重,往往火併搶奪了青壯、牲畜和財貨之後,這些沒價值的孩童都被賣到大明這邊來,只是賣頭羊的價錢。
不過王自洋倒是沒好意思說這些半大孩子之流也是精壯,只是說送給趙進這邊,若能用就用,不能用就留在牛馬大車店那邊看著牲口,酒價他這邊付錢就是。
趙進倒是沒有把這些孩子推出去,他們無父無母,年紀不大,由趙字營養大,自然會對趙字營忠心耿耿,而且多少懂得騎術,這正是趙字營所需要的。
看到趙字營要了這批孩子,王自洋他們還以為對了胃口,又是送來了兩批,到了第三批的時候,居然還有十幾個女孩子,而且全部的年輕都沒有過十三歲,細細詢問,居然還有山西漢人的孤兒。
就算搭頭也不能這麼算。這個讓趙字營哭笑不得,這邊又不是開善堂的,趙進和夥伴們已經議定,下次再送孩子過來,就不要人口了。
仔細盤算下來,趙字營的十四歲以下的頗為不少,趙進開設學丁隊,徐州四處豪強大戶送侄子,小戶送兒子,男孩子來了好多,有的是為了套近乎,有的是為了學本事,還有從丁家圍帶回來的那些孩子,加上這幾次一百五十多個從草原上從來的,合起來過了四百人。
這裡面也有幾十名十六歲以上的,可在這四百多嘰嘰喳喳喧鬧不停的孩童們中間,實在是不怎麼起眼。
將近五百的數目,叫學丁隊顯然不太合適,已經有人叫這裡做“童子營”了。
在幾次行動之後,趙進終於下決心把營地搬到附近的雲山寺莊園那邊,儘管何家莊那邊的營房和校場最為完備,可那邊太過繁華,兵丁們整日苦練,卻聽到耳邊熱鬧喧譁,總是心浮氣躁。
而且不管鹽市,集市,還有隨之而來的各方商戶以及相關人員,都需要居住和娛樂,何家莊那邊各項設施齊全,距離各處又近,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好在所選那處雲山寺莊園也不錯,原來給莊客們居住的宅院房屋可以改建為營房,田地什麼的可以改建為訓練場,那“童子營”也有了足夠容納的空間。
對於趙字營上下,這裡卻比何家莊那邊方便,吉香的父親就對此處讚不絕口,要預備那麼多人的飯食,何家莊連倉庫的位置都緊張的很,每天材料什麼的還要從周圍運來,現在不用那麼麻煩了。
不過這莊園也有很多需要改造的地方,雲山寺的佃戶們和流民青壯承擔了大部分的勞務,趙字營的家丁們也不得閒,也要參加建設營地的勞動。
趙字營家丁定期輪換的機制已經有了定規,孔家莊那邊兩個連,徐州城內一個連,流民新寨那邊三個連,雙溝鎮和房村集那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