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而在這個時候,一車車的棉花開始送往各個村寨,去年秋天,趙字營利用臨清李家的關係收購了不少棉花,現在是紡紗織布的時候了。
以淮安北區為主,各個墾區一共遷到徐州四千多戶,這些人被安排在何家莊西南區域的田莊內,這邊是親衛旅團的駐地所在,可以就近控制,同時這邊地勢較高,交通便利,各個方面都很方便。
除此之外,還有兩千多戶遷到了濟寧那邊,就在第一旅的保護之下,山東東昌府和兗州府是棉花產地,又有漕運運輸的便利,所以在那邊很方便。
這近七千戶空出來的空缺,則是用新晉流民和難民補充進去,能進入這些已經成熟的村寨的生活,對他們來說也是優待。
能有這個資格的,家中往往有青壯子弟,或者有手藝,或者有武技,再不然就是從屬於某一團體,比如說逃兵,比如說礦工等等。
時間很快到了二月,山東那邊有訊息傳過來,說登萊副總兵樓大梁被調回北直隸,聽說要去薊鎮那邊做一任參將,樓家這次回山東本來打算著落葉歸根,要在章丘一帶買房置地好好經營,不過誰也沒有再提這件事,本來已經在房家鎮那邊落腳經營的樓家人也都跟著離開。
登州府那邊的遼東難民越來越少,這一個艱難的冬天過去,有人被招募著去往兗州府那邊,有人則是在這邊凍餓而死。
經過這幾個月的熟悉之後,雲山行從登州府招募遼東難民已經有了流程,有一批熟悉徐州的遼民常駐在登州府各處,還有人常在登州府幾個港口上,每當有遼民到來,他們就開始現身說法,湊齊可以出發的人數之後,雲山行就熟門熟路的和本地軍需那邊採購物資糧草,然後出發,就這麼一路穿州過府,到兗州府那邊暫時安頓,然後決定他們將來的去向。
這個事越做越熟,而且趙進在年前的那次大動兵馬,讓山東各處的官員豪強印象很深,不過“尋常小事”,這邊一下子拿出近萬大軍,而且就是這個“尋常小事”,居然讓有魏公公撐腰的軍鎮大將黯然離職,這等威勢,大家還是低頭忍著吧!所以趙字營在東昌府購置田地新設四個運河沿岸的莊子,沒什麼人有異議。
目前雖然做得熟練,可趙字營所有人都沒有一點放鬆和悠閒,因為大家都知道忙碌馬上就要到來,海冰已經開始融化,三月時候,遼東和山東之間就能通航,到那時又會有大批的遼東難民來到,那才要真正繁忙起來。
遼東難民比山東流民要麻煩很多,尤其是遼東難民中的逃兵,別看他們打不了建州女真,可卻知道抱團,比平民百姓懂得武技和廝殺,凡是有什麼不對的就要去爭爭,而且往往都有大不了老子落草為寇一樣快活的心態。
在帶領流民去往山東腹地的過程中,鼓譟生亂,甚至想要謀害帶隊管事,這些起因都是遼東逃兵。
如果放在別的什麼善人大戶,幾次下來就傷了元氣,花錢不說還有人命死傷,官府和地方肯定要糾纏不休,好事沒有做成反倒給自家惹來禍事,可這對於趙字營來說不是麻煩,派去護衛的都是新晉家丁和團練,有人鬧事作亂,正好給他們見血實踐的機會。
一旦生亂,都是乾脆利索的下手鎮壓,絕不留情,遼東這些逃兵到底是見識過官面的,那邊被殺,居然還有人想要在登州府那邊興訴訟,想要讓趙字營背上案子,這個處理起來也簡單的很,登州府縣官員遇到這種,一概是將人送到雲山行本地分店處置,想要鬧事的話,登州府近萬官軍可不是吃素的。
即便如此,大部分遼東逃兵也是要被當做不穩定的因素,他們臨陣潰逃,已經沒了上陣的膽氣,卻不肯像普通百姓那樣吃苦為自己求個溫飽,所以遼東逃兵的去向都是海州那邊,他們會在第二旅的監視下修建港口。
沿海修港口和碼頭極為辛苦,尤其是海州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