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氣象在。在街中,商鋪和酒樓鱗次櫛比,有些人心情甚好,花了幾個小錢跑到酒樓上定了座位自斟自飲,看著遠處的街面,是不是跟著絲竹之音淺吟低唱。

然而,在這歡快繁華的氣象當中,卻總有一些雜音存在,有些人被世俗之事所牽引,渾然無法感受到年節的歡樂氣息。

“國內莫是瘋了嗎?”帶著不住咕噥出來的自言自語,柳生元齋大踏步地從街面上穿行而過。他的腳步踏得甚大,所有後面的隨從即使使盡了氣力也只能勉強跟在後面。

這是一個留著大鬍子,相貌粗豪但個子不高的中年人,他的步伐十分有力,跨步沉穩,即使心情不佳,眼中依舊機警,顯然是個十分乾練的人。

不過,雖然他身上穿著一身漢人的服裝,但是他不是漢人,甚至不是中國之人,他是日本人。確切地說是大和國(日本境內一個地方名,相當於中國古代的郡)柳生氏的族人。

他是被幕府正式任命,作為日本國的使節留駐在大漢的京城的。

柳生氏一直都是日本有名的劍術世家,他的爺爺柳生宗嚴在少年時代先後師從於富田流的戶田一刀齋、新當流的神取新十郎學習劍術,後來又拜新陰流的劍豪上泉信綱為師,並且最終繼承了新陰流,成為了日本有名有名的大劍豪。

在差不多四十年前的文祿三年,柳生宗嚴遇上了當時還沒有成為幕府將軍的德川家康,並且得到了家康的極大敬佩,後來家康在統一日本建立幕府之後,向柳生宗嚴請求,想讓他成為幕府的劍術指南役(也就是教官),但宗嚴以年事已高為由婉拒,並推舉自己的第五子柳生宗矩代為出仕,從此柳生一族開始成為德川幕府的部眾,並且得到了旗本的家格。

柳生元齋的叔叔柳生宗炬在擔任幕府劍術指南役之後,透過自己的劍術和名望得極得幕府歷代將軍的信任,從家康到秀忠,再到家光,他一直都受到了重用。現在他已經被德川家光任命為大目付,專門負責對內情報和監察,負有監控國內反幕府勢力和德川家親藩的重任,可以說已經是一位重臣而不僅僅是劍術指導了。

對日本來說,維持和中國的貿易事關重大,在前明時代因為國內兩派互相爭奪貿易權利而在中國大打出手,惹出了天大的禍亂,所以幕府上臺之後雖然執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對於維持和中國的貿易仍舊看得很重。

在前明時代,大明朝廷一直都不怎麼在意對外交往,再加上正德嘉靖之間海寇肆虐、以及萬曆年間為了朝鮮發生大戰的緣故,對日本的官方來往就更加禁絕。而在大漢建立之後,情況就不同了,因為起家的時候就經營了商行的緣故,大漢朝廷上下十分注意商業利益,同樣有維護中日貿易的意願,因此在大漢的倡議之下,兩國決定互相派駐代表,中國的代表駐紮在長崎,而日本的代表則駐紮在天津。

之所以沒有互相派駐使節駐紮在京城,是因為幕府畢竟不是日本朝廷,而大漢朝廷派使節無論是駐紮在京都還是江戶,日本幕府都覺得有些不妥,所以最後幕府在商量了之後,決定乾脆就互相派駐代表在港口駐紮——反正這些派駐機構本來就是為了要處理貿易往來的事情而設定的。

在日本國內,一直對龐大的中國畏懼和仰慕並存,再加上中日貿易對幕府意義重大,所以這個互派代表的事情確定了之後,幕府內部多方勢力都參與了派駐代表人選的角逐,在經過了激烈的角逐之後,出身柳生氏的柳生元齋因為將軍對柳生一家的信任而得到了這個職位。

柳生元齋也是把這個任命當成了自己的殊榮的,因此他決定用自己最努力的方式來回報將軍的恩情,他一來到中國就苦練漢語,而且做事也專心致志,從來都是一絲不苟。也靠著佛祖保佑,這幾年來他的工作一直沒有出什麼問題,大漢和日本的貿易還算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