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那些國家沒錢,蘇聯也得做虧本買賣,讓那些國家武裝起來。

可美國呢?他卻做得比較用腦子,那些他控制的小弟,別人不叫小弟,那叫盟友。單單是一個稱呼上的區別,就能夠看出其中的差異。而且美國人還很會做生意,別人好歹是資本主義國家,做買賣那是天賦機能。

他們知道只有把蛋糕做大,利益才會更大,所以美國很會培養自己盟友的造血能力,但這種培養,又處於一種可控的狀態下。就像他們對以色列,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可以算作是中東的霸主,那些阿拉伯國家,根本就不是對手。

但為什麼直到後世,以色列都沒有一統中東半島?不是因為他們征服不了阿拉伯人,而是因為美國的制衡。因為美國人知道,如果讓以色列全吞下中東,即便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那也不是一個好現象,所以中東地區,雖然打打鬧鬧,但沒有說把國家都滅掉的時候。

這就是制衡,正是因為有美國的制衡,以色列才不能吞下中東這塊肥肉,空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依舊只有縮在那麼小的一塊土地上。雖然他們時不時的就要欺負一下巴勒斯坦,但他們也不敢真把巴勒斯坦人給全都趕出去,最多弄個聚居點,然後驅逐巴勒斯坦人。

而有了以色列這麼一頭惡狼在側,中東地區的人就不得不加強自己的軍事實力,美國人的軍用品,又有了一個很好的銷路,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人,有錢賺幹嘛不賺?

有了多個像中東這樣的地區,美國的軍事實力雖然強大,但他們卻可以靠著別人以戰養戰來補充自己的能量,端是一樁好買賣。而蘇聯卻不能這樣做,因為他們的力量被以美國為首的聯盟,牢牢的固定在了亞洲北部和歐洲東部,想要去美洲非洲,那根本就不可能。

而沒有了外來的血液補充自身軍事力量的發展,蘇聯的軍事實力就算再強大,根基也不可能安穩。再加上現在戈爾巴喬夫實行改革,軍工這個超級吸血怪獸,當然得大刀闊斧的砍下去一部分。要不然,戈爾巴喬夫哪裡有錢來推動自己的改革?

這樣一來,軍工產業的從業人員,就成為了一個包袱。原本葉利欽還想著讓劉東從這裡面做點什麼。但劉東可不想碰觸這個雷區,所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限制說了出來。

當然,劉東也不是毫不眼饞這些人。如果說最開始的時候,劉東不要這些人,可以說是為了避免刺激蘇聯。但當他這段時間來實地考察以後,卻發現自己之前的擔憂完全是毫無道理的。蘇聯就算常規武器生產的人員,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就算弄上幾千這樣的人,對於蘇聯來說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為在戈爾巴喬夫總書記的眼中,這些人已經成為了改革的障礙,需要被清除掉。有人能出一定代價解決這個麻煩,對於蘇聯來說是好事兒。

而現在之所以不要,是因為這些人雖然讓劉東眼饞,但實際上對於劉東的意義並不大,他又不能做軍工,拿這些人來有什麼用?真正在意這些人的,是華夏的政府,而不是他這個個人。

軍工人才,對劉東來說,不但不是一個能夠增加實力的東西,相反,還是個麻煩。要談這些問題,不應該由他來解決,而是由政府來。當然,如果到時候政府需要他的幫助,劉東也會義不容辭,但這並不是現在。他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公司的事情搞定,透過計劃,換回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其他的,都可以拖到以後來做。

要現在他就把什麼事兒都辦好了,那政府就可以白撿便宜。不是劉東不想讓政府撿便宜,主要是太容易得到的東西,誰都不會珍惜。政府要是很容易得到這些人,那自然不會覺得劉東有多大的功勞。只有等到那邊碰壁以後,找不到門路,不得不讓劉東出面,才會體現出劉東的價值。這點,無論是政治上,還是商業上,都是有共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