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的多了。
倒是遷都南京的議題,並沒什麼人表示反對。南京那裡的局勢是有點小危險,可再危險能比得上當初的魯山麼?
對比那點小危險,陳漢遷都南京贏得的將是一筆巨大的政治財富。
何況把都城定格在南京,這本身也表露著一股‘北伐’、‘進取中原’、‘大一統’的決心。否則的話就該學南宋了,定都杭州。
雖然史上定都南京的朝代,多命不長久。可不還有朱元璋這個高大上的例子麼?而且朱元璋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寓意和政治財富是太巨大了。
然後再接著就是四月裡就要舉行的第二次科考了。早在年關前後,就開始有報考士子陸陸續續的匯聚到魯山縣城。年節過後,魯山的物價還有住宿費,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持續走高,就是因為大批士子匯聚於此的原因。據統計,現今的魯山城池內外已經有超過千人計程車子抵到,最終匯聚的報告人數會達到四千人!
貢院已經搬離了小縣城,在昭平湖邊上修了一座全新的考場,是一個足可容納六千人考試的大考場。
陳漢才開國麼,科考舉行的頻繁一些,除了今年,明年也要舉行。而且明年的這個時候,陳漢朝廷也不見得就能完成遷都。
關於這一科新科進士的官職級別問題,陳鳴也沒堅定的跟科舉支援方硬頂到底,但他也表示出了自己的態度。就是反對給新科進士過高的官職,認為這些進士應該從八品、七品小官做起【陳漢官職知縣是五品】。還拿出了確鑿的真憑實據上一科的進士,到現在也一年多的時間了,這陳漢第一批被取中的新貴們,據統計因貪汙受賄被判刑革職的有五十七人,因能力低下,碌碌無為而影響工作被貶職或罷免職務的有六十四人,主動辭官的有二十九人,病退等等以‘身體原因’請辭的有十六人……
算算有多少吧?
那一科總共取中的又有多少人?
而餘下的百多人裡,考績能得到中等評分的只有三十五人,中上評分的十四人,上等評分的五個人,上上評分的人更是才兩個。這成材率也太低了是不是?
杭州城裡,彭忠瑞嘆息著放下了手中的《中原日報》。這上面有劉文撰寫的一篇文稿,就是以第一科進士的‘成材’比率也宣揚‘進士’高官低能論的,要求降低新科進士的品階,從唐時舊例,讓進士打佐官小官做起。步步高昇,如此方能‘宰相起於州部’。
重點注重基層的磨礪和實踐鍛鍊。高叫著‘人才是從基層培養出來的’。其舉出的例項就是第一科進士那非常不光彩的資料。當然《中原日報》上同時刊登的還有反駁的文章,署名是彭忠瑞的好基友陳崗。陳崗在文章中直言第一科進士的‘成分、質量’有問題,決不能代表廣大士林學子。
彭忠瑞很嘆氣,因為他跟劉文打過不止一次交道,深知道劉文是誰的人,也知道他的墨水有多深。以他的本事根本就寫不出這般的宏篇大論,這是有人在背後給他捉筆。而支援劉文這麼幹的人,無疑就是陳漢朝中威名赫赫的太子爺陳鳴。
如果說陳崗一直是陳氏一族中‘儒家正統’的代表人物,陳鳴就是‘陳漢新政’的代表人物了,那是真正的位高權重,聲望威隆。而陳崗手中的實權卻是連劉文都有不如。
對陳漢瞭解越深,就越能明白陳鳴那牢固不可動搖的地位。將來天下有這麼一位對儒家不感冒的人物在,儒家還能討的好麼?
就彭忠瑞所知,秦大成、袁枚等人正在沈國貞的撮合下,倒騰著一門所謂的‘新儒’。但是內容思想混亂無比,什麼普及教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啊,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啊,六藝、六德、六行啊,等等。
彭忠瑞看來,他們這就是離經叛道,欺師滅祖,不當為人子。
一門儒家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