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了法軍的右翼。(看小說就到葉子·悠~悠)右翼立陣之處,並非是坡地,而是一塊斜坡地。地勢呈左高右低的斜線,駐守在此的四個步兵營四千人在內測,而克勒曼少校所統帥的兩千騎兵團則在外側。他們的身後,是一片開拓平原,那裡正好是華沙城東和城南的交匯處。
可以說,這個位置十分重要,一旦有失,不僅僅法軍中路主力會暴露側翼,而且聯盟軍可以一路南下,繞到華沙城南,進行攻城。
聯盟軍槍騎兵的指揮官不是別人,正是普瓦斯基公爵。他原先就是這支槍騎兵的統帥,只是當初為了實現聯合法蘭西的王儲路易以挽救波蘭的目的,才會離開軍隊,擔任起臨時的外交官。在脫逃出華沙後,他就星夜趕回熱武斯基將軍所率領的主力軍團,不僅說服聯盟軍回師,同時也重新擔任起了軍隊指揮官。
由於維斯瓦河在這一帶是由東南流向西北,因此,地形是一個朝南開的喇叭,東面的河道和西面的城市夾成了一個不封頂的銳角。南面是通向城南平原的開拓地,而北面隨著河道和城市距離的靠近,而變得越來越狹窄,直到最後河道轉向正西,由華沙城北流過。
法軍左翼所在之地是背面的狹窄處,普瓦斯基考慮到那一帶的地形,加上左翼法軍開始前進出擊,而猜測他們是要以優勢的兵力封鎖那個口子,然後再慢慢推進,由北向南掃蕩戰場。由此,他推測一直按兵不動的法軍右翼必然力量薄弱,而且由於右翼是開拓地,方便騎兵施展,所以就率領麾下的槍騎兵朝著法軍右翼運動。
他的槍騎兵一萬人,以二百人為一箇中隊,五個中隊為一個聯隊。此時,五個中隊一組的聯隊一字排開,雖然後面的幾個聯隊由於地形和時間關係,還來不及展開,但他還是高喊了一聲“衝擊”,朝著在正前方三百米列陣法軍線列步兵衝鋒過去。
他會如此做,是因為已經肯定前方的法軍兵力薄弱。
他思量著中路法軍應該有兩個師,左翼法軍若是要進行戰場掃蕩,那麼必然也需要至少一個師的兵力,由於先前已經透過間諜獲知了法軍有一個師守在華沙,因此,他才得出並肯定右翼的法軍兵力薄弱,一個聯隊正面衝鋒,可能就可以將他們嚇退。
另一方面,這一帶雖說面對著開拓地,卻也不方便十個聯隊一起展開,最多也只能夠讓一個聯隊展開在不影響衝擊力的情況下所能夠允許的最大橫面,也就是橫面為一百人馬的列隊方式。所以,他才覺得沒有必要等到後對騎兵排好陣型。
他不會想到法軍的指揮官王儲路易,居然會在此地留下四個營四千人的兵力,更不會料到自己所認為的法軍左翼的一個師的掃蕩部隊不過只有五個營五千人,甚至在發令的時候,只求快速而未觀察形勢,在沒有發覺法軍列兵旁的騎兵的情況下,就命令麾下的槍騎兵衝鋒了。
法軍的四個營面對著敵人的槍騎兵,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他們排成橫面二百列、縱深二十行的陣型,且都將彈藥裝填上了已經上好刺刀的步槍中。
“第一排、第二排蹲下”
“前四排瞄準”
“射擊。”
隨著指揮官的號令,前兩排一起蹲下,然後一起舉槍瞄準。第二排的槍架在第一排的左肩上,而後站立著的三、四兩排,也是如法炮製,後一排的槍架在前一排的左肩上。
隨著敵人槍騎兵的靠近,“射擊”指令也已經下達。
在狹窄的區域,騎兵擁擠在一起進行衝鋒,四排八百餘名士兵在同一時間發射出了八百餘槍,居然打出了令人難以置信地命中率。衝鋒的槍騎兵的第一排,幾乎全部中彈,有些是騎兵,但更多的是馬。射擊的法軍本來就是瞄準著敵人的馬打去。
槍騎兵第一排的馬紛紛中彈倒地,這一來就對後面的人造成了阻礙。反應快的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