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攤主說這些香爐是他代賣的,再加上小攤上其它的東西都是文房用品,楚琛就猜想攤主對宣德爐應該並不精通,再加上攤主又說是開門到代的東西,他就知道,估計攤主也不看好這些香爐。

道理很簡單,如果攤主真的認為這些東西都是真品,他怎麼可能會隨意放在小攤上,早就拿到拍賣會上拍賣去了。

楚琛似笑非笑的說道:“老闆,如果這些香爐都是開門到代的宣德爐,我想你應該不會在這裡擺攤了吧?好了好了,咱不玩虛的,這三個小的我出五百英磅一個,另外這兩個,我出六百英磅,還有一個我出八百英磅,一共三千五百英磅,怎麼樣?”

“NONONO!”攤主連連擺手道:“先生,你出的價實在太低了,這六隻銅爐最少一萬英磅!”

聽攤主這麼說,楚琛心中不禁一喜,不過他當然不能就這麼容易的答應,搖頭道:“我又不是錢多的沒處花,如果數量再多一倍,我還能考慮考慮!”

“你沒騙我?”攤主反問了一句。

楚琛聞言一愣,難道真的有?

“行,只要你拿的出做工像這樣六隻銅爐一樣精緻的,只要有六個,我就按你說的價格買下來,多了就算八百英磅一個!”

“吶,這可是你說的!”

說著,攤主從後面拿出一個布包,放到楚琛面前,狡黠的說道:“你看看,這些銅爐的做工可都是一樣細緻的。”

楚琛開啟布包一看,裡面確實放的都是銅爐,但個頭都非常小,都是一些小巧的手爐和袖爐。

手爐,就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爐,多為銅製,爐內裝有炭火,故也稱“火籠”,是舊時中國宮廷普通使用的一種取暖用具,相傳起源於隋代。可以籠進袖裡的手爐,也被稱為袖爐,同時袖爐也可以用來薰衣。

手爐由於製作工藝精妙雅緻,使得這種古時冬日暖手的用具既可實用,又能被人賞玩。

清代著名宮廷畫家陳枚在12幅《月曼清遊圖》中,就有兩幅圖畫描繪到了手爐,其中“寒夜探梅”一畫中就有一位嬪妃正懷抱一銅質鍍金手爐踱步前行。

畫卷之上還有御詩一首:“眷信侵尋檻外梅,倚吟秉燭共徘徊,輕寒不進深庭院,女伴攜爐得得來。”

包裡的手爐和袖爐一共有八個,外表也像剛才那幾只銅爐一樣,做工精緻,但又都被藥水洗的乾乾淨淨,看起來金光燦燦,象新的一樣。

楚琛一個一個仔細打量過去,發現這些銅爐中間,有五個都是明晚期到清康熙年間宮廷所用,製作的相當精美,而另外三個手爐居然都是胡文明製作的精品,這更是讓他喜出望外。

要知道胡文明可是明晚期著名的銅鎏金工藝家,其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屬極精;與正統宣德爐之崇尚線條、不重紋飾之風格迥異,時人稱其製品為“胡爐”而且胡文明發誓不傳授外人,因此他製作的銅器價值甚高。

胡文明因喜歡在爐面鏤出山水、法器、吉獸等圖案,而深受藏家的喜愛。

這三件手爐也都是秉承胡文明的一貫風格,不但爐面,連爐身都精雕細琢,而且鎏金完整,品相奇佳,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看完這些銅爐,楚琛內心激動,臉上卻露出了不悅之色,說道:“老闆,你這有些不厚道啊,怎麼拿這些東西來忽悠我啊!你看看這一個,才巴掌大,這麼小能和這幾個銅爐比嗎?”

楚琛手裡的是一個雙龍紋手爐,此爐為黃銅材質,銅質細膩精良,爐身為四方體,規整敦厚,不過長度只有七八公分,爐蓋採用透雕技法,雕刻雙龍紋,雙龍上下翻飛,兇猛矯健。爐底部刻有“大清康熙年制”款。

這隻手爐形制簡約得體,卻又不失皇家恢宏大氣,做工也是相當的精美,像這樣一隻手爐,就算是五千英磅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