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這好像是中世紀才有的惡習吧?鍚爾傑爾的援軍,真是被嚇著了,他們沒敢上山,而是直接退回了鍚爾傑爾。(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六章 疑兵之戰(下)
三萬手下人在英帕爾做的一切,傳到了緬王耳中,緬王也委實被嚇了一跳,被派去霍馬林的這三萬人在緬王的眼裡,不過是二線隊伍而已,要不緬王也不會先派他們去暹羅,後派他們去霍馬林。
但是這些漠視生死的人,卻給緬王創造了一個奇蹟,也把緬王帶入了歧途,這些人雖說在暹羅立了戰功,可戰功大多數還是被高層的將領們給瓜分了,留給這三萬緬軍的,只是些殘羹剩炙。
對於這些人的戰力,緬王並沒有一個充分的認知,在他的認知裡,事實是英軍沒有那麼可怕,二十年前的英緬戰爭,現在的緬王當時還是王儲呢!根本沒有機會參戰。
二線隊伍都能奪取英帕爾,這英吉利人也不過如此嘛!
英帕爾一戰,不僅出乎眾人的意料,而且讓緬王重拾了東南半島第一大國之君王的野心,英吉利變成了綿羊,緬王接下來的動作也有些大了。
整軍重建仰光,收復下緬甸的失地,這兩者有了英帕爾之戰,就可以繼續下去了,收復失地是小事,重建仰光恢復大國榮耀,才是真正的大事兒。
“操!緬王瘋了!拿緬軍最精銳的部隊,與英吉利最操蛋的部隊相提並論,重建仰光,這他媽就是找死啊!
勃生與仰光隔著不過幾百里地,英軍兩個衝鋒就能打到仰光,讓喬孤乃加強戒備,絕對不能讓英軍生擒了緬王。”
緬王雖說走了一招臭棋,但對楊猛來說。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兒。英帕爾闔城被屠。那就絕了緬王議和的路子,加上緬王自信心膨脹,想必英緬戰爭還是有的打的。
英帕爾屠城之戰,從印度傳到英吉利,花了十幾天的時間,這個訊息令英吉利朝野震動,真正的戰爭,在眾人意料之外爆發了。
印度總督。對緬甸可以說是虎視眈眈的,可對一國開戰,印度總督還沒有這個權利,泰緬戰爭進行的時候,印度總督一力主戰,但這個有些激進的計劃,被英吉利本土的高層們打壓了下來。
最終只是給了一個用一萬多印度兵試探的命令,倒不是英吉利人有多謹慎,這只是權力鬥爭的一個縮影而已。
楊猛之前算計錯了,緬王也算計錯了。英吉利出兵霍馬林,雖說是開戰。但試探的成分居多,從勃生登陸,只是楊猛自己的想法而已。
而緬軍那三萬屠夫,大大咧咧的屠了英帕爾城,這無疑是打了英吉利高層大佬們一記響亮的耳光,二十年前的那次教訓,早就被拋到了腦後。
英吉利政府與印度總督不同,他們在亞洲的所作所為,絕大部分還是為了保全印度,保全維多利亞女王皇冠上的明珠。
可緬甸軍隊,野蠻殘忍的做法,無疑是弄髒了這顆明珠,本來試探性的戰爭,直接就變成了真正的戰爭。
而這樣的結果,也是權力鬥爭的產物,印度總督在裡面也做了不光彩的事情,印度兵就真的那樣毫無戰力嗎?英吉利在印度的兵員不少,防守印度的軍團,九成以上都是用的印度兵。
印度兵也有強弱之分,有英**官的印度兵團,還是很有戰鬥力的,全部是印度人組成的軍團,其戰力可想而知,這些人也就是做輜重兵的貨色,真正的打仗,這些人只能做炮灰而已。
攻下霍馬林,那是巧合,可英帕爾被屠,也在印度總督的意料之外,本以為有一千英軍防守的英帕爾是座堅城,可沒想到兩天的時間,就被緬甸軍隊給攻佔並且屠城了。
關注戰爭的人並不多,尤其是殖民地的戰爭,但屠城就不一樣了,緬軍這一記耳光甩得太重了,英帕爾被屠的訊息,如果傳遍了印度,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