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器業務則增長迅猛。我覺得,英特爾必須痛下決心,考慮如何轉型的問題了。”安迪?葛洛夫插嘴說道:“我們有處理器業務這個選擇,何必一直抱著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的儲存器業務不放呢。”
這次,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同時保持了沉默,鬱悶得安迪?葛洛夫幾乎吐血,但卻毫無辦法。
他雖然擔任著執行長的職務,但本質上還是一個管理者,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這兩位透過英特爾股票升值而身家過億美元的創始者,始終是無法跨越的存在。
有些迷失方向的英特爾,如此固執地要在儲存器業務這棵樹上吊死,外界看起來或許不可思議,但這就是一種企業文化。
當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離開快捷半導體,籌集來資金,創立英特爾後。在1970年推出了第一款產品——1 kb的動態隨機儲存器,由此帶來一場產業變革。
計算機廠商開始用動態隨機儲存器取代原來的磁芯儲存器,前者迅速成為計算機主記憶體的首選解決方案,後者則被徹底淘汰。
巨大的市場需求,促進了半導體儲存器行業的迅猛發展,市場份額一度高達百分之九十的英特爾。可謂風光無限,日進斗金,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也得到了崇高的個人聲望。
但在1972年中期推出4 kb動態隨機儲存器的時候,英特爾出現了質量問題,結果從德州儀器出走的一批人所建立的mostek公司迎頭趕上,迅速佔領了4 kb動態隨機儲存器的市場,並率先推出16 kb的動態隨機儲存器晶片。
自此以後,英特爾的動態隨機儲存器市場份額,就沒超過百分之四十。
好在半導體儲存器產品並非只有動態隨機儲存器。還有靜態隨機儲存器和只讀儲存器,以及另外的通用微處理器和周邊晶片等。
英特爾在這些熱門領域裡都頗有建樹,倒也不至於丟掉業界先鋒的位置。
由於動態隨機儲存器的1 kb和4 kb階段,都被美國公司獨自掌握,因此,雖然行業競爭激烈,但英特爾的小日子過的還是非常滋潤的,並在1970年代末躋身於財富500強的行列。
可當動態隨機儲存器發展到16 kb階段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日本各大財團在國家的支援下。投入大量財力和人力,瘋狂地湧入了半導體行業。
對於日本人走馬燈似地參觀學習,美國的半導體公司並沒有放在心上,在他們看來,日本人難有作為,更談不上展開競爭。搶自己的飯碗了,於是紛紛放出了許可證,允許其利用美國的技術製造半導體晶片。
驕傲自大的美國人,並沒有意識到日本人“哈伊哈伊”的謙恭外表下,隱藏著怎樣一顆臥薪嚐膽的狂野之心。
結果很快開始風水輪流轉了。日本人在16 kb動態隨機儲存器的研發上,追上了美國人,並在1970年代末,佔據了百分之四十的市場份額。
在這種美國半導體公司只保留百分之六十市場份額的大背景下,英特爾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可英特爾仍然樂觀地認為,只要開發出64 kb的動態隨機儲存器,憑藉這個絕活,好日子就能回來了。
但現實卻殘酷地表明,美國已經無法主導動態隨機儲存器的發展路線圖了,日本的半導體公司紛紛推出了64 kb的動態隨機儲存器,並在1981佔據了百分之五十六的市場份額,美國則退縮到百分之四十四。
如果說市場份額這個指標太過宏觀,不夠形象的話,那64 kb動態隨機儲存器每片的價格,從1981年的50美元,狂降到1982年的5美元,就足以說明市場競爭的血雨腥風。
僅把目光放在價格戰上,得到國家支援的日本半導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