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向來聰明,怎麼就做出這等糊塗事來?且讓我和皇兒說說,總不致太為難她。&rdo;

她的話聽來頗有憐惜之意,可分明也認定了沈皇后的確做了那許多橫行不法之事。

謀害龍嗣,毒殺貴妃,嫁禍淑妃,以及害死傅美人和那些宮人,哪樁哪件不是致命的滔天大罪?又豈會輕而易舉的一句&ldo;不致太為難她&rdo;便能輕輕揭過的?

沈夫人回去和沈度及身邊的謀士商議一夜,更覺不妥,第二日再要進宮求見時,宣太后已託病不見。

八月十九,大凶,諸事不宜。

有御史臺九位大臣參沈度賣官鬻爵、營私舞弊、結交朋黨等十一項大罪,唐天霄下旨嚴查。

刑部前去緝拿沈度,有大量沈家兵丁圍住,雖不敢明著衝突,卻將沈家前後門都堵得死死的,不容刑部將人帶走;同時,有訊息傳出,沈家公子沈朝旭悄悄潛出了瑞都城,正與領兵的沈家諸部將會合,恐有異動。

唐天霄聞訊,派出禁衛軍圍了沈府,把沈家兵丁抓的抓,關的關,為首的幾個更是毫不手軟地痛下殺手,很快將沈度拿回刑部,卻已更加了一道抗旨不遵、大逆不道的罪名。

而和沈度走得近的大臣,早在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時失去自由,或被囚入牢中,或被監視於家中。

有幾個勞苦功高一時動不得的,因著君恩浩蕩,早早就被唐天霄調開,外放到遠處當油水豐足的地方官。

京城路遙,等他們聽聞此事,多半已是一兩個月後,再有所動作時,早就獨木不成林,只能乖乖做著唐天霄的忠誠臣子。

八月廿一,三司會審沈度一案,出首或指證其罪名的故交好友、門下子弟足有二十二人之多,而沈度拒不承認。

八月廿三,謝德妃之兄、驃騎將軍謝翌潛回京城,向唐天霄秘報,沈朝旭正打聽著京中情形,一旦他真的對沈度不利,便會帶著手中控制的十餘萬久經沙場的精兵陳於瑞都城下,預備兵諫以清君側,誅妖妃,還沈大將軍和沈皇后清白。

八月廿四,唐天霄下旨,沈度意圖謀反,證據確鑿,念其曾有功社稷,留其全屍,於獄中賜劍自盡。

是夜,大將軍沈度所部十萬兵馬從幾處營寨秘密拔營,在距離京師三十里處會合,正準備開往瑞都城下時,伏兵從天而降。

其中一路兵馬由唐天祺率領,帶著唐天霄的聖旨,宣告沈度父子謀反,罪當誅連九族,受矇蔽以及脅從起兵者,如能迷途知返,重新投效朝廷,可既往不咎。

這些兵馬跟隨沈度已久,尤其那些將領,大多是沈度一手培養提拔上來的,雖知起兵不妥,多少還念著沈度的恩情,眼見著沈家公子親自領兵救父,一時遲疑不決。

這時另一路兵馬打出旗號來,竟是本來應該在北疆鎮守的定北王宇文啟的兵馬!

若說軍中威望,沈度當然極具盛名,但和定北王宇文啟這樣的兩朝老將又不能相提並論了。

沈家這些兵馬有勇氣跟禁衛軍以及唐天祺這樣年輕的皇家將領一戰,但加上身經百戰的名將宇文啟,便只餘&ldo;膽寒&rdo;二字了。

勢如破竹,便是意料中事。

降的降,死的死,逃的逃。

一場驚天動地的戰役,未至天亮便已塵埃落定,同時也宣告了暄赫多少年的沈氏一族已在一夜間風流雲散。

這場戰役,唐天霄並沒有親自披掛出兵,但所有的戰局顯然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但他還是通宿未眠,倚坐於乾元殿的東暖閣一邊聽外面飛馬傳入的軍情報告,一邊教可淺媚下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