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王為君,你為臣,既然你遵循禮法,那孤就給你禮法!”

國君嘶吼的聲音咆哮在大殿上:“來人,擺起銅鐘,孤王現命方子儒撞鐘而死,為國盡忠!”

一口千斤巨鐘擺在了殿前,方子儒嚎哭起來,但被兩名殿前侍衛架著身子,勾著腦袋,不停的撞向了銅鐘。

可憐一向鄙視修行,連煉士境都沒突破的方子儒,就在一聲聲鐘鳴中染紅了腦袋。

楚懷王揮袖怒視群臣:“誰敢再說求和遷都的,孤照此辦理!”

第二百三十三章 再陷困境

巨鍾依舊在鳴響,方子儒早已沒了氣息,但國君未有詔令,兩個殿前侍衛就不敢停止。

群臣肅然,膽小者雙股戰戰,膽大者也是眼角抽動。

自楚懷王登基以來,廷刑大臣而致死,這是第一次,尤其還是方子儒這樣的老臣子。

求和不行,遷都更是兒戲,國君堵死這兩條屈辱的路線,那只有死戰到底了。

從一開始就沉默的鎮國老親王終於站了出來:“君上,武陵城現在急需增援,時間不能耽誤,越快越好。”

老親王沒有說什麼方略,也沒有想到什麼辦法,但卻指出了現在需要做的事情。

楚懷王在震怒中清醒過來,連發二道詔令,命雲墨山全力增援武陵城,調集岳陽,九江兩郡的修士與守軍,還有楚國南方七郡的修士,儘快趕去武陵城。

至於增援的細節,自然交給了兵部尚書與鎮國老親王。

先把這件事做好後,懷王冷靜下來,再下君令,晉封四殿下楚拾花為護國親王,總領四方修士,不但承認了楚拾花大將軍的身份,更表明了國君與雲墨山的支援。

此時朝臣們有意無意的站成了兩排,文武官員混雜,這樣站開了卻是涇渭分明。

如果有心人仔細看一下,立刻便能明白,這兩排大臣分別代表著文武之爭,亦是雲墨山的兩宗之爭。

楚懷王有心無力的坐到寶座上,增援武陵城,晉封四殿下,這都是亡羊補牢,並不是什麼對敵策略。

他俯視涇渭分明的兩股臣子,不禁長長嘆了一口氣。

晉楚這次國戰,縱觀整個楚國,表現最好的其實是他這位國君。

儘管在楚國前代名君反襯下,楚懷王並不起眼,甚至還曾被歸類於平庸之君的佇列。但不可否認,從聚集四大軍團進駐武威平原,到遴選大將訓練新軍,甚至與蜀國秘密交好,安撫南方吳越,楚懷王已做了君主應該做的一切。

唯一的問題是主帥的選擇,他弄了個灰頭土臉的大敗筆。

大兒子現在人頭都落到晉國手裡了,他在傷心中也無話可說,其實所有人都清楚,這次對陣晉國,最佳的主帥人選,便是鎮國老親王。

但鎮國老親王是墨宗的人,無奈選了大殿下楚萬敵,除了因為他是王子,有穩定軍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是雲宗弟子。

楚懷王能登基為王,靠的是當年雲宗的全力支援,這是他登位的根基,是絕不能壞掉的。

當君王都受制於兩大宗派的內鬥時,便是真有本事,也使不出來了。

這一場尷尬,血腥,而又艱難的朝會結束不久,太和宮中又傳來侍者奔走的聲音,剛剛退朝的大臣們再次被緊急召喚到了宮中。

而此時,已是深夜時分。

諸臣雖然疲倦欲死,但都知道發生了大事,如今的情況,要說還有大事的話,也只有兩個可能。

第一個可能,那就是晉軍突破武陵城與岳陽郡,打到丹陽了。

第二個可能,儘管想來有些夢幻,但也是所有人都期望的,那就是晉國退軍了。

晉國沒有打到丹陽,更沒有退軍,但卻被擋住了,就擋在武威平原上,武陵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