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四周將領隨時支援佈陣。

宋兩利暗喜,拱手拜謝而退。

完顏宗望腦門直轉,暗忖:“小神童種種作為倒實實在在助我大金,然攻城一事,實關成敗,他雖提議攻那陳橋門、封丘門,我看得另選他門,讓任何人無法料及攻城目標,此方為上上之策!”攤開地圖查閱後,決心攻往萬勝門、西水門,畢竟那裡有汴河流過,若再結冰,豈非事半功倍!

擬定計畫後,他找來餘都姑商量,卻避開楊樸,免得他不忍下手。

宋兩利則拿著完顏宗望秘令,四處調動秘軍,開始布得“神霄轟天太古雷陣”。

那神霄轟天太古雷陣共分三十六雷,每一雷皆有不同屬性及罡位,自非一般人所能布得。

宋兩利為求萬無一失,不顧牆頭宋軍發現,乾脆跳脫出來,於城下游走,不斷測其位置,宋軍發現宋兩利,先是怔詫,追問為何叛國,宋兩利為示真誠,自是還擊,表示昏君奸臣當道,自該滅亡。

宋軍又喝奸臣已受誅,宋兩利道:“昏君仍在,趙桓一樣昏庸軟弱,也該下臺!”

宋軍道:“那是宋國家務事,你助金軍來犯就是不對!”

宋兩利道:“天命如此!早早覺悟吧!”宋軍至此方確定宋兩利叛國,終改口斥罵叛徒、賣國賊!宋兩利只能回應人各有志,不再多作解釋。

此事傳回尚書右丞李綱耳中,只能慨嘆忠貞之士難求,臨危變節者多,對當年宋兩利忠貞印象,完全破壞。

宋軍開始做憤怒性射擊,利箭不斷飛來,宋兩利不理,埋頭佈陣。

那三十六雷,分別是東罡九雷:玉樞雷、玉府雷、玉柱雷、上清大洞雷、火輪雷、灌鬥雷、風火電、飛捷雷、鐵甲雷。

宋兩利照古法秘本,佈於東天方位,那玉樞、玉府、玉柱三雷尚好佈置,其以先天沉潛之雷,威力屬後繼強勁之勢,只要埋下雷種靈符,自能了事。

而那火輪、風火、飛捷三雷則為流動飛轟之雷,得找活眼埋之。宋兩利尋得良久,方於地底探得熱氣、活水之處,迅速佈下。

光是東罡九雷即已耗去半天,工程實是浩巨。

至於北罡九雷則為:神霄雷、北極雷、紫微瓊樞雷、仙都雷、太乙轟天雷、紫府雷、邵陽雷、炎火雷、社令蠻雷。而以神霄、北極、太乙轟天雷最為兇猛,不可輕忽。

南罡九雷:三界雷、斬塘雷、大威雷、六波雷、青草雷、八卦雷、混元鷹犬雷、地社鳴雷、火雲雷。此九雷皆以地勢為主,發動起來,照樣銳不可擋。

西罡九雷:太極雷、天樞雷、禹步大統攝雷、劍火電、內監雷、大梵手樞雷、玉晨雷、嘯命風雷、神府雷。此九雷又以太極雷、天樞雷、劍火電為主,乃五行中屬金,若一發動,金鐵交鳴,無堅不摧。

一干人能布得五雷,已是難能可貴,宋兩利卻學得黃帝,佈下三十六雷,此舉恐是自皇帝以來,數千年始布此一陣,莫說是極樂聖王未曾聽過、見著,就連道家耆老張天師等人,恐亦只是耳聞而以傳言視之,未敢證實其真實性。

宋兩利全憑天生通靈,能悟出三十六轟天太古陣,已將道家法門更推進一步。

他邊佈陣,邊參悟,原來道家法門的確比佛門豐富許多,竟也全力以赴,以期能讓轟天雷陣發揮至極限。

然以此工程進度,徹夜趕工,恐也得兩天兩夜光景,宋兩利甚擔心兩夜之間,恐將戰事不斷,死傷無數。但又能如何?以他一己之力,畢竟有限,唯走一步是一步了。

三更已至。

怒雪不斷。

金軍趁夜發動攻擊。目標正是西城萬勝、西水門。

大將李綱親自坐鎮指揮。雙方正式交鋒,刀光槍影,火炮、箭光連連,撼動京城。

欽宗趙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