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覺,製造假想。
張建中不便出面,悄悄對老主任說:“平時,與高書記交往的人是重點。”
在邊陲鎮,能寫大字的人並不多,能弄這麼大的條幅,一定會有人看見,再把重點鎖定在與高書記頗有交往的人,範圍就小得不能再小了。張建中自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破案,就能揪出幕後高書記。
——你也太小兒科了,玩這種雕蟲小技!
——以前是高估你了,原來你的智商這麼低!
老主任召集派出所幹警具體分析案情,列舉了幾個懷疑物件,幹警們明察暗訪,卻一無所獲。所長不得不提出異議,是不是擴大調查範圍?凡是對張書記有意見的人都過一遍?哪些人對張建中有意見?就是有,也很難看得出來?張建中到邊陲鎮才有多久?張書記一鎮之主,有意見的人也未必會表露出來。
過去對張建中有意見的人呢?抓計生的時候倒是得罪了不少人,但計生工作上正軌後,應該也沒什麼人再記仇了,何況過去的事,不是苦大仇深,讓敢開這種政治玩笑?
最後,決定放下是否與張建中有過節這個因素,直接調查那些大字寫得好的人。鎮幹部誰寫得好,老主任清楚得不能再清楚,平時搞宣傳,寫橫額標語早就派上用場了。把那三兩個人叫來一問,每個人都否認,都說給水缸他們做膽也不敢幹這種事,於是,向百貨商店瞭解這幾天,他們包括他們的家人有沒有買過製作橫額的紅布?
無意中,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線索,雖然,他們沒有買,但有誰買過?供銷社有人買過。想想,當初張建中推銷化肥農藥可是得罪過供銷社,警察立即鎖定目標,應該是供銷社的人。
供銷社的主任已經換了兩任,與張建中沒有什麼過節,警察便詢問有沒有要社裡的員工搞過橫額標語?
主任一口便承認,有的!他說,這幾年,推銷化肥農藥,幾乎在每條村都拉有橫額。這筆宣傳費幾乎是他們單位最大的一筆支出。
所長問:“最近有沒搞?”
“有。”
“購買了多少匹布,製作了多少橫額?是不是都用完了。”
這麼說時,所長意識到,也有可能是以前製作的橫額,庫存現在拿出來用的。於是,對這兩年供銷社購進的布匹,製作的橫額進行一次大清點。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累得身水身汗,只是查出女出納借買紅布之名,給自己買了幾塊花面料,做了幾條花裙子。也算那女出納倒黴,栽在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上。
線索又斷了,而且得出一個結論,布匹不一定在邊陲鎮買,可以去縣城買,去鄰近的鎮買,還可以騎單車去鄰縣買。
再次回到起點,還是查大字寫得好的人。
鎮幹部排除了,學校是一個範圍,七所八站是一個範圍,村委會的文書也有一部分人,統計下來,有好幾十人。老主任也猶豫了,向張建中彙報,小心翼翼地說:“範圍太大了,逐一逐一查,驚動也不會小。”
張建中很不心甘,說:“就這麼讓他逍遙法外?”
老主任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公理自在人心!”
“你也洩氣了?”
“我是怕這種人人過關的調查法,會鬧得人心惶惶,影響太大!”
501 自己把自己給否定了
李副書記也認為,標語事件是高書記所為,他被張建中抓住痛腳,又沒有更好的辦法雪恥,便採用了這種很沒技術含量的還擊手段。
雖然沒有技術含量,影響卻非常壞,別人也可以理解為,那是群眾的自發行為,你張建中太差勁,群眾才要你滾出邊陲鎮。
一得知這訊息,他就想把高書記叫到辦公室來,給他一個旁敲側擊的訓斥,後來一想,自己與張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