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蒙古軍成功守衛了君堡。
義大利軍參戰共39050人,戰死約29000人,被俘5480人(戰後贖回),包括俘虜戰損率達到。
蒙古軍參戰約89000騎,戰死在35000騎以上,被俘5000人(由於義大利軍最後撤退時忘記殺掉俘虜,這些蒙古俘虜都被救出)。包括俘虜戰損率達到。
雙方陣亡比率為義大利比蒙古82:100
義大利機動兵力遭到毀滅性打擊,幸好沒有其他歐洲國家趁火打劫,而蒙古主力也立即東下回去打土耳其,因此僥倖沒有失地。後來蒙古的西征都沒那麼強,在保加利亞一帶屢次被義大利軍擊退。義大利要經過差不多半個世紀,機動兵力才恢復到君堡戰役時的水平。
義大利有一位親王、三名高階貴族陣亡。
戰役評點和研究
一,戰略問題。
義大利決心一戰的主要原因是保加利亞一帶無險可守,蒙古騎兵從君堡西進,整個歐洲都有淪亡的危險。不如趁君堡衛戍兵力不多,蒙古仍在與土耳其在敘利亞、巴勒斯坦一線作戰時攻擊君堡,然後可以踞要塞和海峽堅守。這種考慮確實有道理,但失在臨戰又決心不夠、偵察不足。
君士坦丁堡城下的大決戰(3)
雖然投入了兩個不滿編軍團和一個小型十字軍,兵力達到衛戍部隊倍,但由於要塞的存在又無投石器,沒有立刻下決心直接攻打要塞——世界最強要塞君堡,嘿嘿——如果一開始就投入後來被迫投入的所有機動兵力,也許能把衛戍部隊嚇走。此外也偵察不足,對蒙古軍事實力一無所知,只知道它在與土耳其作戰。其實土耳其已在苟延殘喘的階段,君堡戰役結束後,受重創的蒙古軍移師東下,仍然能迅速消滅土耳其。
土耳其根本無力牽制蒙古軍力量,以至於要面臨前遇大軍,後有要塞的尷尬局面,天時地利人和皆失,豈有不敗之理。
二,戰術問題。
戰場上的義大利軍官團和蒙古軍官團素質各有所長:義大利幾位總督和親王指揮能力甚高,蒙古軍官總體水平較強。此役義大利軍戰略失敗,戰術上又出現重大錯失,以至幾乎有亡國之險。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信然。
首先,在先鋒交戰中過於冒險,沉迷於追殺敗敵而失去陣形,進入不利的戰場環境,以至於被一擊逆轉,後面已沉痾難起,是戰役失敗的關鍵原因。
其次,局面逆轉後急於扳回,強令可靠精銳勉強支援來替潰退部隊掩護,實為不值。不如親自指揮他們脫離戰場重整齊鼓,讓那些膽小鬼去死!
再次,也是因著急只要有空額就投入援軍,一批一批出現,被各個擊潰。應該忍耐一段時間,一次性投入五六支援軍,大概就可以控制住局面。這也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還有,讓總指揮深陷敵陣,幾乎輕易輸掉戰役和大局已定時未殺俘虜等失誤。
義大利方也有閃光點。一,第四階段佔到地利,成功利用了己方技術優勢。二,在射擊戰中將一線步兵疏散,騎兵迫前時又排緊,應用及時,減少了對方弓箭威力。三,後來吸取了教訓,以維持陣型為第一,沒有隨便追擊敵潰敗部隊。
蒙古方因無法接觸,不能得到第一手資料。蒙古方第二階段全面撤回先鋒兵力,以新銳兵力衝擊陣型紊亂的敵追擊部隊,實在是少有的精彩戰例,列入世界戰爭實史。後來採取的試探性波浪進攻卻不可取,還不如以重灌騎兵前鋒,一次性全力衝擊更好,因為義大利的一線肉搏戰力兵力薄弱
蒙古鐵騎西征中的最大慘敗 艾因·賈魯戰役(1)
1260年8月的一天,埃及馬木留克(Mameluke)蘇丹忽都思(Kudus)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