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撤軍,現在我們只有把城市包圍起來,採用長久的圍困戰術。”
子囊贊同:“我聽說,趙人擅長單騎走馬。當初趙武子單騎走馬追逐寡君,連潘黨奮力攔阻都喪了命。如果趙兵還在武昌城,我一定不敢圍困這個城市,怕他不知從哪裡冒出來襲擊。但現在,既然趙兵不在了,哪怕晉國其他人來了,我也不怕。傳令圍城。”
子囊有眼光,這要是趙武守城,他一定會利用城邊臨水的碼頭,源源不斷的運來物資,並透過船隻詭異地運兵至楚人後方,頻繁騷擾楚軍。要知道,趙武現在的名聲裡,既有“築城大師”的稱號,也有“突擊大師”的稱謂,他的短促突擊曾使楚王迴避,使鄭君逃竄,使許國、頓國應聲陷落。
幸好現在守城的是陳國人,面對超級大國楚國,剛剛升格為中等國家的陳國瑟瑟發抖。他們把自己的百姓都安置在城內,關上城門,打死也不出去。
直到悼公舉行完戚地的盟會,楚國對陳國的圍攻還在繼續,悼公在半路上接到楚國出戰的訊息,他停了下來,重新在鄢(在今河南省魯讓縣)召集各國國君集會,商量救援陳國。這次集會,等晉國截回“戚之會”的散會人員,重新聚齊了各國諸侯,已經是十月了。原本各國君主答應參加聯軍,是想著順路撿便宜,沒想到楚國的大軍真來了。面對楚國的咄咄逼人,天下間除了晉國外,似乎沒人敢真去惹怒楚國南蠻。於是,各國君主在“鄢之會”上吞吞吐吐,就是不肯開口承諾自己的軍隊何時到達。
會議開到半中央,出事故了。事主,陳國國君逃跑了。
就在陳國國君還在鄢與諸侯集會的時候,陳國執政慶虎、慶寅感到晉國的庇護已經不足以維持國家安全,便私下告知楚國人:“我們把公子黃派過去跟你們交涉,請你們扣住他。”楚國人馬上明白。在陳國內奸的幫助下,順利扣押公子黃,公子黃對陳國君位有繼承權。隨後,慶虎、慶寅派人來向陳國國君報信:“楚國人把公子黃抓起來了!您如果還是不肯回來,群臣不忍心國家滅亡,恐怕將有別的打算了(指讓公子黃登位,成為陳國國君)。”
公子黃是陳哀公的弟弟,陳國國君自然不忍心他去做楚國俘虜,況且他更害怕國內發生政變,於是私自從鄢逃歸陳國。陳國就這樣重新歸附楚國。陳國重歸楚國,意味著趙武修建的武昌城也到了楚國人的手裡。
那位逃離盟會的陳國國君死後諡號為“哀”,被稱之為“陳哀公”。就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他今後的命運不怎麼樣。
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趙武正在新田城,翻看南下陳國的商隊帶回來的商品。他修建的陳國武昌城,原本打算把它當做伸向南方的觸角,沒想到陳國人叛變的如此快。好在趙武對陳國人有恩,陳國高層的變動,有人預先通知了趙氏商人。與此同時,陳國的執政也沒敢為難趙氏商戶,趕在楚軍接管陳國之前,他們將晉國的商人禮送出境。
此時,晉國的國君也在趕回國的路上。
趙武研究著手中的物品………其實,現在的趙人都能認出這件東西是什麼,它是弩,原本屬於趙武的發明。東郭離指著趙武手中的弩弓介紹:“已經查清楚了,養由基就是被弩弓射殺的。另據商人們打探的情報,吳越之地的人,在數十年前就開始使用這種武器。”趙武摸摸腦袋:原來弩弓不是他發明的,原來,他只不過是提前數年在中原之地推行了弩弓。
趙武不知道:真實的歷史上,正是養由基被殺事件,使得楚國人開始重視這件遠端武器。他們當先在自己的軍隊裡大規模裝備弩弓。隨後,他們在交戰中把這種武器帶到了中原戰場。楚軍主要與晉國人交戰,晉國軍隊中最擅長射箭的是韓氏,所以,韓氏首先應用了這種武器。由此,《左傳》將弩弓的發明歸之於韓氏。而趙武的出現,只不過將弩弓在中原的普及提前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