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是嬌嬌的主意,連國君都被她逼得雞飛狗跳,我趙武能有什麼辦法。
我趙氏雷打不動的策略就是:要把領土的百分之八十資源控制在手裡。所以我即使分封,也只分封一些小貴族,而且要控制他們的數量。那些士族階層就是家族統治的核心,他們身在下面接觸地方,我不需要他們多麼智慧,多麼勇猛,只要他們忠心就行了。
對於趙氏來說,這些武士能夠忠心的保護好自己的財產,愛護自己的鄰居,維護好我趙氏領地的安寧,這已經足夠了。他們愛護自己的領地,就是愛護我趙氏的領地;照護好自己的鄰居,就是照顧好趙氏的領民。如果他們太聰明,會幹什麼?去搞家族兼併嗎?我不需要兼併,我只需要穩定。
士族長子出生下來地位就確定,父親的家業就是他將來的家業,他不會隨意禍害。當父親維護家業的時候,就會得到長子的大力支援;當父親去世的時候,父親那份家業就能平穩過渡………他父親的家業,難道不是我趙氏的封領?如此一來,我趙氏豈不得到了一批穩定的支持者?……”
師偃立刻俯身向童子趙成解釋:“如此一來,任其餘家族如何兇猛,我們不怕。因為無論我趙氏面臨什麼局面,我們家族內部始終保持穩定。穩定的趙氏,就有能力應付外界的任何挑戰………你父親考慮的長遠。少主,請你一定把這些話背誦下來,今天的話,非常重要。”
齊策仰天考慮了一下,回答:“看不透!” 師修大怒:“依你齊策的智慧,怎麼會看不透策略的高妙?”
齊策回答:“我不是看不透這策略的高妙,我是看不透主上這個人。主上對人情世故一點都不懂,對公卿之間相互交往的禮節全然不清楚,我每次向主上提建議的時候,總要提醒自己:這是一個山裡長大的孩子,他的幼年在東躲西藏中度過。然而,我發現有時候主上對人心的揣摩,實在不像一個對世事一竅不通的孩子。還有,主上對已經發生的事務進行分析,其手法熟練地像個多年的政客……你們是怎麼教出來的?”
師偃神情尷尬的轉過臉去。他不回答,齊策以為這涉及趙氏培養趙氏繼承人的秘密,也沒敢過度深究。便把話題一轉,轉到了太原盆地方面,開始認真的向趙武彙報當地耕作開墾情況。
師偃暗自苦笑……怎麼教出來的?他不知道,心知肚明的唯有趙武。
開玩笑,經過了現代飽和資訊量的轟炸,經過邏輯學的薰陶,趙武的推斷能力必然不是春秋人可比擬的?邏輯學是什麼?它被稱為科學之父! 現代,做過智商測試的人都知道,智商測試題考的就是邏輯推理能力,給你一個個圖形及資料,要求你推理出空缺答案。不懂邏輯的現代人,就是沒智商……
趙武一陣陣偷笑,不過,既然齊策不再談論下去,趙武也樂意避開這個話題……
一個月後,趙武從通城返回。之後趙氏迅速調整了兵力部署,除了通城和太原增強了兵力外,其他各地守軍均進行了大幅削減,削減幅度甚至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多餘的兵力被趙武全部調往甲氏。其後,趙武稍稍巡視了一下蒲城一帶,便帶著各地削減下來的武士動身趕往甲氏。
位於甲氏的邯鄲城經過這幾年修建,已經初具規模。但作為領主的居城,它還顯得不完善,至少生活設施不能讓趙武滿意。趙武只在邯鄲呆了幾天,便立即動身前往許國。
趙武是許國國相………國相這個名詞也是趙武發明的,意思是軍政一把手。
進入許國邊境,無數許國百姓紛紛趕來,歡迎這位上任三年卻第一次踏上許國土地的國相。許國百姓的笑容是真誠的,他們真誠的笑著,歡迎自己的國相,這讓趙武不知所措………他們不應該歡迎我啊!我是讓他們亡國的罪魁禍首,逼迫他們從南方遷移到這個寒冷的北方,怎麼他們遇見我還能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