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是孩子都很期待這個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過年。

東北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老東北過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時用的是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帶些酸味兒。

二十三日夜"祭葷灶",用雞鴨魚肉,美味佳餚為供品,二十四日"祭素灶",供品用水果、瓜子及點心等,但無論葷祭還是素祭,都少不了糖瓜兒。這兩日林琿都早早的準備好祭品和紙錢祭拜一番。

隨著年關日益臨近,年味也越發濃郁。從臘月二十六這天開始。家家戶戶也越發地忙碌:蒸豆包、面魚、糖包、凍米糖、水磨粉糰子;打年糕、炸雞鴨魚肉。包餃子等等全部都是準備過年地吃食。

東北農村過年的時候規矩特別多。例如,正月不剪頭,東北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農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頭,如果剪頭會克(死)舅舅,所以東北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裡剪頭。“二月二,龍抬頭”這表示著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剪頭會很吉利,所以在這一天很多人都會爭相剪頭,討吉利。

還有初一初二不掃地,在東北,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這樣一個說法,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不掃地,就是不願將好運氣、財氣掃走。所以只有等著到了初三才可以掃地。因此,家家戶戶都會在過年幾天把屋子裡裡外都打掃的乾乾淨淨。

當然,林琿也不例外,這兩天他專門跳了一天把屋子裡每個角落都打掃了一遍。連一些髒了的被褥,衣服等都洗乾淨疊起來放好。這也是過年時的一個規矩,是以前聽爺爺說過的。初一、初二忌洗衣。民間傳說中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有一年過年的時候,因為這件事,林琿還被爺爺罵過呢。

因此,林琿對於這個習俗還是記得挺深的。雖然,他現在人在東北,但是有些習俗是深入骨髓的,由不得他不去遵守。

而,雲菲這些日子以來都很開心,自從小媛媛來了以後,也許是緣分她們兩個人很快就熟絡起來,經常會躲在一邊悄悄嘀咕一些事情,每次說道高興處都會哈哈大笑,也不知道這兩個人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事情要聊。

在林琿打掃屋子的時候,小媛媛和雲菲也沒有閒著,她們就將為家裡的動物們洗澡的任務給攬下來了。理由是他一個大男人粗手粗腳的把可愛的小動物們弄傷了怎麼辦。她們的理由真的讓林琿很無奈。只是笑了笑,由著她們折騰。

時間已將漸漸的逼近年關。臘月二十九這天,村民們不論那女老少都忙的手忙腳亂的。大人們是忙著準備過年用的物品、吃食以及佈置屋子等

而小孩子們則是忙著玩樂和吃東西。這段時間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一來終於放寒假了,想怎麼玩都沒有人管,二來家家都做的是好吃的,任他們敞開肚皮子吃。

林琿倒是沒有其他人家那麼忙,和吳老早就商量好了,過年的時候兩家人呆在一起過,吃食什麼的都不需要他來準備,吳大娘和小媛媛的媽媽兩個人來弄,倒是為他省了不少的事情。

今天,林琿的主要任務就是和伍衛國一起給兩家佈置屋子。那就是在屋子或是院子裡貼上春節三大寶:春聯、“福”字、窗花。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福”字,有了春聯,家家戶戶也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