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庶吉士’?”
第一卷 眼花繚亂的世界……第二卷 禁宮水深 第四十七章 病假
二天,順治於早朝時,著吏部擬旨,通令各地督、撫9'7T向治下各級衙門報備,大意是:天佑大清,賜下預防天花的神奇法子,救天下萬民於水火,自此以後,世人再不必為出痘所苦。且著令太醫院出面,收攏醫者,以傳授種痘之法,令其分赴各地,為百姓種痘。
南苑實驗,前後歷時一月有餘,朝中盡人皆知。往年舊例,幾乎年年都有天花潮,人人自危,是以這道旨意,上下無一反對,紛紛歌功頌德,說不盡阿諛之詞。
順治趁機稱陳旭日於國於民有大功,“特改館職”授庶吉士銜,“朕愛惜他聰敏慧巧,雖年紀幼小,卻不適合延師授學,恐講授太多磨去他生就的靈氣。今特許他入翰林院讀書,自己慢慢體會文章深意,閒暇亦可與翰林院諸卿切蹉有無……”
自然也有人反對,道“庶吉士”向從二甲三甲進士中擇優遴選,“非進士不入翰林”,過程中經過鄉試、會試和殿試、朝考等重重考試關,才得以進入翰林院,殊為辛苦,如今陳旭日平步青雲,輕輕鬆鬆省卻別人“十年寒窗苦”,未免令天下讀書人心寒,云云。
不過,此等不和諧的聲音,很快淹沒在更多的贊同聲裡。
“庶吉士”麼,說到底只是一個名份,以陳旭日今時今日的聲望和貢獻,賞他這個,並不為過。且不說他日後前程如何,單是眼下,南苑那些人可是由他親手種痘,結果如何有目共睹,與那樣一個虛名相比,畢竟自己的性命更為重要——許多人審時度勢,早就在心裡合計:眼下少不得要麻煩他過府為自己及家人種痘,為了這點小事開罪皇帝和他,未免就得不償失了。
況且,本朝選拔庶吉士,與前明有所不同。順治九年,共錄取庶吉士四十人,其中直隸、江南、浙江各五人,江西、福建、湖廣、山東、河南各四人,山西、陝西各兩人,廣東一人。漢軍又四人,另榜授滿州、蒙古修撰、編修、庶吉士九人。此後,這便成為定例,順治十二年即依此例。庶吉士選拔,因著限地取額和視民族取士,早已經失了公平,因為朝廷特旨受益者,陳旭日可不是唯一的一個。雖說他之情況最為特殊,可人家身份也最為特殊,這樣的人,合全國上下,也扒拉不出第二個不是?
越是位高權重者,越是惜命。接下來幾天,陸續就有人入宮,或者求見順治,或者求著孝莊與各宮娘娘,目的都是一個,請陳旭日為家人種痘。
許多老王爺老福晉的面子不能不給,其中有些人且特別迷信一種叫“福氣”的東西,點名非他親手做不可,如此一一合計下來,卻也是長長一串名單。
牛痘供應不及,需要幾天時間培養,於是順治索性下令,待牛痘採集完畢後,著陳旭日駐畢宮外數日,專門做這件事。
這才得了幾天清靜。
陳旭日在宮裡地日子。其實挺輕閒地。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也不為過。
每天早上起床。連穿衣服都有人服侍。然後有人端來洗漱用水。旁邊並且有人拿著毛巾隨時等著伺候。
可以點餐。到了飯點。有人把飯菜一樣一樣擺好。他吃完後。自有人負責收拾乾淨。再送上一杯熱熱地參茶。其餘各色果子點心、各種應季水果。更是時常備著。應有盡有。
這般待遇。陳旭日初時不免有些不適。時間稍久。卻也習以為常。由儉入奢易啊。果然至理也。
他地工作是陪伴四阿哥。說白了。就是看孩子。
這活計甚是清閒。不光是他一個人服侍那個尊貴地奶娃兒。乳母、保姆、宮女和太監一堆。幾十個人盯著一個娃娃。這活計。說著緊自然是著緊地。論清閒麼。也著實清閒。
今下既然入館做了庶吉士,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