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生,他見兩人表情都有些尷尬,不由得失笑:“每回帶人坐這車都有人圍看,現在都習慣了,你們別不自在啊,這是很尋常的。”

好吧,很尋常……黎嘉駿就想象她坐的是景區電瓶車,好像是好了不少。

她以前曾經去到過玄武湖,並沒有什麼很特別的感覺,此時回了幾十年前再看,湖光水色一如往常,但是天青雲白卻遠勝未來,連湖上吹來的風都不帶水腥味,而是一種淡淡的清香,開啟車窗看著綠蔭中行人鮮活的身影,她很想像大嫂和張龍生一樣不由自主的微笑,可一彎起嘴角,又有什麼讓她嘴中泛苦。

早點走多好啊,真不想出來玩,越玩越不開心!

馬車繞著湖中間的林間小道不緊不慢的逛了一大圈,把環洲、櫻洲、菱洲、梁洲和翠洲都逛了個遍,沿途聽張龍生介紹著某些建築的特別之處,大多是因為接待過一些特別的貴客而聞名,大概一個小時後,他們到達了目的地,勝肆茶園。

這是個很幽僻的茶園,裡面稀稀拉拉的客人,大多穿著精緻,坐在被花藤和柵欄圍成的小包間裡,最前面有個戲臺,上面樂隊已經繞場就坐,看報幕,竟然是京劇版的《牡丹亭》。

“南京也聽京劇?”黎嘉駿側頭問張龍生。

張龍生怔了一下,倒是思考了一會兒,才道:“不是一直的,以前聽別的,近兩年不是京戲大熱麼,這兒是首都,當然頭個聽了。”

黎嘉駿也這麼覺得,這兒都南方了,人都說吳儂軟語,怎麼還會京戲那麼興盛:“那以前聽什麼呀?”

“崑曲,你聽過麼?”張龍生頗為感慨,“京戲熱起來了,好多崑曲大家都轉了行,現下聽的人也不多了,怎麼,有興趣?”

“沒。”但是她知道那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啊!而且貌似牡丹亭是崑曲的經典曲目,這還是以前工作的時候特地查過的……黎嘉駿心裡握握小拳頭,一旁大嫂卻笑道:“你這話是問錯人了,咱們黎三可是奉天有名的戲迷啊,篤愛京戲。”

“哦?”張龍生很驚訝的樣子,“有這回事?說來慚愧,我偶爾聽戲,也純粹是會客時怡情用,真要仔細聽,倒真沒幾回,卻不想黎三小姐有此等雅好?”

黎嘉駿汗流浹背,要說她不聽戲這事兒,黎家人後來都慢慢習慣了,甚至巴不得她戒了這一口,唯獨最近才進門的大嫂沒經歷這個過程,她肯定耳聞過以前黎三爺的“光輝事蹟”,並且是當初“半個奉天城都在看笑話”的人之一,此時只能討饒:“嫂子我老早不好這口了,您別逗我。”

大嫂表情嚴肅的點頭:“恩,我也是才明白,你黎三啊,根本不是戲痴,你啊,就是個花痴!”

“哈?”這黑鍋還不如那個戲痴呢!

張龍生倒真是個好群眾,立刻問:“此話怎講?”

“當初追戲追得轟轟烈烈的,出了關後,隻字不提,你說這是追戲,還是追人吶?”大嫂意味深長的。

黎嘉駿內牛滿面,她一個新時代網癮好少年,誰沒事兒會想起看京劇啊,原來在北平那段時間大嫂都惦記著呢,這個bug太大了,完全沒法打補丁,花痴這個黑鍋是背定了。

見黎嘉駿像淋了雨的鵪鶉似的縮了,大嫂笑:“瞧,沒話說了吧。”

“可是有特別喜歡某位大家?”張龍生問,“不瞞您說,今年突然多了很多京戲班子,好多都是關外唱紅過的,說不定還能幫你打聽打聽。”

雖說榮祿班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