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五日內有急兵入宮,

睿宗召集大臣商議此事時,大臣張說指出:“這一定是有人要離間陛下與太子的關係,如果陛下令太子監國,則君臣分定,謠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覺得此言有理,

於是在711年2月2日,命太子監國,從此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職權。

712年,天空出現了彗星,太平公主指使親信向睿宗報告說:“從天象的變化看,皇太子要當天子了。”

太平公主的本意是挑撥睿宗與太子的關係,沒想到卻事與願違,弄假成真,睿宗立即決定把皇位傳給李隆基。

睿宗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此時太平公主的勢力有增無減,她甚至準備發兵攻打皇宮,處死唐玄宗。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唐玄宗親自率領兵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幹幾十人,將傾向太平公主的官員全部罷官廢黜。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29歲的唐玄宗開始親政。。12月1日,唐玄宗下令大赦天下,改元“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知人善任

唐玄宗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後,為了鞏固皇權,不再發生禍變,將政變功臣貶為州郡任刺史,諸王也令出刺外州;同時整頓禁軍,處死其首領王毛仲,

組建北門四軍,並設立由宦官高力士親自指揮的飛龍禁軍,保證了皇帝的安全。

由於當時形勢不容樂觀: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針對當時官僚眾多、國庫開支龐大的現實,唐玄宗裁減冗官,

十去其九;對於閒散衙門,也進行精減,從而提高了辦事效率。在此基礎上,唐玄宗比較重視選拔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他所任用的幾位宰相,

如姚崇、宋璟、韓休、張九齡等人,皆為當時傑出的人才。

姚崇辦事果斷,他因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條建議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條建議包括了勿貪邊功、廣開言路、獎勵正直大臣、勿使皇族專權、勿使宦官專權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議執行了。

對於皇親國戚,姚崇也不進行照顧。當時薛王李業的舅舅王仙童欺壓百姓,為非作歹,姚崇奏請玄宗批准後,懲辦了王仙童。

姚崇還主持了開元初年的對蝗災的治理工作。當時在黃河的南北地區都發生了嚴重蝗災,蝗蟲飛起來遮天蔽日,對莊稼的破壞異常嚴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時消滅蝗蟲,不僅會導致經濟的重大損失和百姓的災難,而且對於國家穩定也至關重要。他親自指揮,下令各郡縣要全力以赴消滅蝗蟲,有功的進行獎勵。在他的大力推動下,蝗災沒有再繼續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後是宋璟,他也很重視對人才的選拔任用,雖然他掌握朝政大權,但他決不徇私枉法,相反,對自己的親屬還更加嚴格地要求。一次,他的遠房叔叔宋元超在參加吏部的選拔時,對主考官說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關係,希望能予以照顧,弄個好官兒做做。結果被宋璟得知後,不但沒有給他說情,反而特地關照吏部不給他官做。開元年間,

唐玄宗還採納宰相宋王景的建議,恢復貞觀年間曾實行過的諫官議政制度,鼓勵他們直言進諫,無所迴避。這樣不僅使下情得以上達,

而且防止和糾正了唐玄宗的不少過錯。

韓休的直言敢諫更是獨樹一幟,以至於唐玄宗每次稍有過失,

就擔心被韓休知道後提意見。有一次,玄宗在照鏡子,顯得悶悶不樂。左右內侍說:“韓休為相以後,時常提意見,陛下您因而心情不好,

人也消瘦了許多,何不將他貶逐了呢。”玄宗嚴肅地說:“我雖然瘦了些,天下人卻一定肥了。我用韓休,是為了治理國家,而不是為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