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14歲了。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群龍無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賢明,怎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才列舉證人、公佈出來的。為什麼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佈出來呢?

還有一些疑點,也使人們對趙光義有非議。趙光義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卻急急忙忙把只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這種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只有一個解釋:搶先為自已“正名”。這也間接說明他心裡有鬼。何況他還不久就逼殺了趙匡胤的長子德昭(當時已30歲),而趙匡胤的幼子德芳(僅26歲)很快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趙匡胤的遺孀死後,趙光義甚至不按皇后禮儀發喪。

難道這些都是偶然的?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卻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把皇位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這裡說的是宋高宗趙構傳位的事。

據說趙構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呢?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了,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場景,並說:“你只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這時離那個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經有187年了。這恰恰說明了:趙構承認了祖先的罪孽,也給了趙匡胤之死一個基本的答案。

·16·

從風流天子到亡國奴的宋徽宗

公元1100年,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病死。宋哲宗死前,並沒有安排好皇位的繼承事宜。只能由皇帝的母親、宋神宗的正宮娘娘向太后,召集幾位朝廷重臣討論選擇繼位新君這一重大問題。

這位向太后出身名門,是宋真宗朝名相向敏中的曾孫女,與宋神宗結為夫妻後,二人感情極好。公元1085年,宋神宗崩於福寧殿。向皇后與神宗的生母宣仁太后一起,策立趙煦為帝,就是宋哲宗。後來,宣仁太后命人修繕慶壽宮給向太后居住。向太后堅決拒絕。原因是,慶壽宮在宣仁太后住所的東面。按照帝國的習俗,東面為上。向太后不肯亂了婆媳上下之分。

哲宗即位後,挑選皇后,併為諸弟娶妻。向太后告誡向氏家族的女子,不要汲汲於富貴,不得參與其間。家族中有求官者,也一概拒之門外,不肯通融。因此,這位正直而賢淑的太后,在朝野上下臣民之中相當有威望。由於哲宗病逝時無子,向太后認準了端王趙佶仁孝端正,且有福壽之相,因而堅決主張由趙佶繼位。

誰知,向太后的主張,遭到了宰相章惇的抵制。這位後來名聲很糟、被認為是奸臣的宰相認為:趙佶太輕佻,不適合做皇帝君臨天下。正在此時,宰相的反對派知樞密院事曾布當場厲聲指責宰相:“所發議論,令人驚駭,不知居心何在?”言外之意是說他目無尊上,別有用心,居心叵測,搞得這位宰相乖乖閉上了嘴。

就這樣,後來證明絕不僅僅是“行為輕佻”的趙佶,變成了宋徽宗。那位被認為是奸臣的宰相章惇,不幸而言中——趙佶不光是不適合做皇帝。那些自以為不別有用心的人們,包括當時人們很尊敬的向太后和後來同樣被列入宋朝奸臣行列的曾布,為帝國選擇的,根本就是災難與死亡。所謂輕佻云云,顯然太看輕了這位皇帝禍國殃民的本事。

宋徽宗趙佶生於1082年。據說他降生之前,他的父親宋神宗曾經來到秘書省,觀看過那裡收藏的南唐後主李煜畫像,對這位亡國之君的儒雅風度極為心儀,隨後就生下了宋徽宗。並且,史書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