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其花費都是不必計算、不受限制的;陛下過分節儉,苦了自己,就和那些土得掉渣的農民一樣了。對於君王來說,這樣做是可恥的。
這番理論,實在是太善解人意了,已經不能用一般的“卑鄙”、“無恥”來形容。按照儒家傳統理論,逢君之惡,乃標準的奸佞之徒。不幸的是,這套理論被宋徽宗全盤接受,成為皇帝本人、他的宰相和整個徽宗一朝的基本施政綱領。
有一次,蔡京的兒子蔡攸勸皇帝:“所謂人主,就應該以四海為家,以太平歲月娛樂自己。人生幾何,豈可徒自勞苦?”皇帝深以為然。轉過頭,在一次宮中的宴會上,對梁師成說:“先皇為天下歡樂,也為天下憂愁。如今四海太平,我才有機會放鬆一下,遊玩遊玩啊。”
梁師成回答說:“對呀。聖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說的就是陛下您這種情形吶。”這一番對話,將現實的享樂和聖人的境界聯絡在一起,令皇帝特別欣慰。
花石綱
中國皇家貴族、文人雅士賞玩奇石的歷史相當悠久。不過,玩這麼大的,徽宗皇帝可能是第一份,宋徽宗酷愛稀奇古怪的石頭。按理說,一個皇帝不是喜歡肉林酒池金山銀海,而是喜歡賞玩石頭,這豈不是臣民的福氣?誰知,皇帝的愛好和宰相的逢迎結合後,卻生出了一個極其可怕的怪胎。這就是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在北宋帝國的敗亡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花石綱”。
1102年,朝廷在杭州增設造作局,由童貫主持,每天役使工匠數千人,專為皇室製造金玉牙角竹藤織繡等物品。所需物料,全部由民間征斂。
1105年,是蔡京當上宰相的第三年。這一年,朝廷又在蘇州增設應奉局,由蔡京的心腹朱勔主持,專門在江浙一帶為皇帝蒐羅珍奇物品與啤頡顳異石。結果,發展為災難性的、遍及全國規模的“花石綱”大劫難。
花石綱的本意指的是運送異石的船。當時,管成批運送的貨物叫“綱”。動用大批船隻向京都運送花石,每十艘船編為一綱,於是就稱之為“花石綱”。據史書記載,起初,這種花石貢品的品種並不多,數量也有限,徵集區域只是在東南地區。後來,皇帝對這些貢品大為讚賞,進貢者紛紛加官晉爵,恩寵有加。於是,化為一道無聲的號令,迅速演變成舉國為之騷動。
政和年間,安徽靈壁縣進貢一塊巨石,高、闊均二丈有餘,用大船運送到京師汴梁,拆毀了城門才算進得城中,上千人都抬不動這塊大傢伙。宋徽宗大喜,親筆御書曰:“卿雲萬態奇峰”,並加金帶一條懸掛其上。
隨後,太湖黿山又採得一石,長四丈有餘,寬二丈,玲瓏剔透,孔竅天成。又有一樹,相傳是唐代白居易手栽,故名白公檜。連石帶樹,預備一股腦獻給皇帝。為此,特造大船兩艘,花費八千貫錢才送到京師。八千貫錢,大約相當於當時二百戶人家的一年生活費。
華亭有一株唐朝古樹,人們決定將它晉獻皇帝。由於此樹枝幹巨大,無法透過橋樑,於是造大船海運,經楚州到開封。一日風大,樹枝與風帆糾結在一起,“舟與人皆沒”,一船人全部葬身魚腹。
1123年,在太湖又採得一石,該巨石高六仞,闊需百人合抱。再造鉅艦運送京城後,宋徽宗極為喜悅,賞賜搬運船伕每人金碗一隻,朱勔的四個奴僕被封官,朱勔本人晉升為“威遠軍節度使”,那塊大石頭則被封為侯爵——“盤固侯”。“節度使”曾經相當於今天的大軍區司令兼一省或數省的行政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