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人,不管怎樣轉動,小仙人一隻伸出的手臂總是指向南方。黃帝軍隊依靠這輛指南車指明方向,才衝出了重重大霧。

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黃帝深知,如果長期交戰拼殺,自己確實不是蚩尤的對手,要想盡快戰勝蚩尤只能智取,不能硬拼。黃帝一時找不到擊垮蚩尤的辦法,乾脆把軍隊暫時交給力牧指揮,自己帶著風后等一大群謀士上泰山開會,籌劃對付蚩尤的計策。夕陽西下,山中出現大霧,開了一整天會議的黃帝在松徑散步,只見一位人面燕形的婦女騰雲駕霧來到黃帝面前。黃帝見有神人來助,趕快叩首再拜,只聽那婦人說:“我乃九天玄女,你有什麼難處,請儘管說。”黃帝回道:“我替天行道,欲為民除掉殘暴的蚩尤,可是九戰不勝,欲求上天賜我百戰百勝的良策。”於是,九天玄女就一五一十地把種種神奇奧妙的兵法傳授給他將秘法戰書授予黃帝。

也有的說,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開啟一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

總之,黃帝得到九天玄女的兵法後,頓然悟解,於是設九陣,置八門,陣內佈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在阪泉決戰。

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縣礬山鎮黃帝城,坂泉這個地方,涿鹿山東南方向的山下,地勢空曠,阪泉其地有一自流泉,水自平地湧出,積聚成池,池圍97。2米,直徑31米,北有一出水口,潺潺流向千年形成的天然小河道,泉水為地下1700米至

5000米的深層水,日流量約4600-4800噸。水色清澈,泉湧如泣注。冬不結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常年水溫保持在12。3-13。4℃之間。

隨後,黃帝又得到一柄以昆吾山赤銅鑄造的青鋒寶劍,為了振奮軍威,他還要用夔的皮來蒙成一面驚心動魄的戰鼓,用以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怪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流波山離東海岸有七千裡遠。夔的形貌似牛,體色蒼灰,獨腿,頭上無角。它的目光如日月輝映,聲音似雷霆轟鳴,每當它出入海水,必定伴隨著大雨大風。

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製成了一面戰鼓,聲音震天響。好鼓要用好槌來配,黃帝又在雷澤中的雷神身上打主意。雷神長著人的頭,龍的身子,常在雷澤裡面快快活活地拍打自己的大肚子玩耍。他每拍一下肚子,便放出一個響雷。從前華胥氏在雷澤邊踩著了巨大的足跡,感應而結孕,生下據說是女媧之兄的東方木德之帝伏羲,那個足跡就是雷神留下的。這下雷神遭難了,黃帝組織一支掃雷隊連夜奔襲雷澤,把雷神不由分說地抓來殺了,抽出兩根大腿骨當做鼓槌。

戰鼓有了,鼓槌也有了。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玄女兵法、昆吾劍、夔皮鼓三者齊備,殲滅蚩尤也就指日可待了。

黃帝下泰山返回軍營,吩咐力牧率偏師牽制蚩尤,自己則依照玄女兵法重新訓練部隊,等將士們把各套陣勢都演練精熟了,就部署十八路人馬和近衛軍,擺下十面埋伏之陣。黃帝腰佩昆吾劍站在陣中央的山坡頂端,身後,打鼓佬鐵胳膊手持雷神骨槌,肅立於夔皮鼓側。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崑崙山上。

先前黃帝上泰山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