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完永樂皇帝的登基儀式後,朱高熾和朱有燉兄弟兩個最終還是和仇人朱允炆一起,離開了光城。

解鈴還需繫鈴人。朱允炆回到應天之後,下了最後一道詔書,既是罪已詔,也是退位詔書。

他將所有內戰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正式宣佈退位,然後到開封為周王守墳懺悔去了。

朱高熾和朱有燉兄弟也在朝堂上轉達了永樂皇帝回國登基的三項條件。

儘管大家覺得永樂的條件有些苛刻,但是好像除了接受,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朝堂上一直是亂糟糟的,且不說外患,光是內憂就夠他們喝一壺的。臨時朝廷越來越沒有權威,好多省份都收不上稅來,官員們的工資也就沒了著落。一些地方官員趁機胡作非為,開始引起小規模的民變,或者說是官逼民反。

官員們覺得,光憑永樂會搞錢,就可以讓他當皇帝,說不定還可以讓他在遼東和南洋賺的錢來補貼內地。

至於永樂明目張膽地要繼續削藩,釋放囚犯,應天朝堂上許多建文舊臣對永樂還是心存好感,至少他登基後不會翻舊賬。

臨時主持朝政的刑部尚書蹇義和戶部尚書夏吉原本就是永樂還是遼王時的舊屬,立即提出同意永樂的條件。

隨著局勢的進一步惡化,臨時攝政的楚王和寧王象徵性地猶豫一陣子後,也不得不同意大臣們的意見。

朱高熾走後,永樂也有一攤子事情要處理,特別是土洲三省,自南下以來,自己還沒去過,總得過去看看吧?免得到時候自己的菜園本來種的是人參,最後長出個蘿蔔來。

四月底,正當他做好出巡土洲的準備時,朱高熾和朱有燉帶著應天城內諸王和大臣的共同請願書,再次來到光城,恭請永樂皇帝回京城即大明帝國皇位。

原來,在朱高熾上次往返南洋期間,大明周邊形勢和國內局勢在持續惡化。

帖木兒的三路大軍遠征大明,都取得不俗的成果。

其中一路有四萬人,號稱十萬,由帖木兒長孫馬黑麻帶領,先後攻陷天山以南的疏勒、于闐、姑墨、龜茲、吐魯番等城。

其中一路有三萬五千人,同樣號稱十萬,由帖木兒四子沙哈魯帶領,先後攻陷除蘋果城和富遠城以外的全部伊犁河谷。

這兩路其實都是疑兵,藉以牽制明軍主力。

至於帖木兒本人,則親自帶了十二萬精銳主力迂迴到了漠西,並迅速控制了瓦刺可汗,共同出兵十四萬,號稱三十萬,從漠西徑直南下,先後攻陷了防守空虛的迪化、巴里、哈密和庭州等城。

西域都司指揮同知、定遠侯郭驥在同蒙古人談判時被殺,忠義郡王僕固義、忠順郡王安克帖木兒雙雙殉國,駐守伊犁河谷的勃羅哥早已經沒有了音訊。

帖木兒甚至親自帶領主力進犯河西,一直打到了嘉峪關。幸虧西域都司指揮使宋晟率領三衛人馬及時回防,聯合陝西行都司指揮同知宋忠手下的兩衛兵馬,暫時擊退了帖木兒對河西的進犯。

宋晟擔心帖木兒會捲土重來,一再請求朝廷增援河西。

可是此時的大明臨時朝堂哪裡還派得出援軍?

朝廷掌握的京軍精銳和山海關、臨清兩地的機動兵力幾乎全部用於平叛,最後和北平都司、大寧都司的精銳邊軍打了個兩敗俱傷,幾乎毀於內戰。

楚、寧二王和燕、週二王世子帶領大約六萬靖難軍駐紮在京城。騰衝侯何福帶著兩萬多貴州都司兵馬駐紮在中都鳳陽。雙方都虎視眈眈,死死盯著對方。

吳傑轟死了燕王,擔心被秋後算賬,帶著南海艦隊溜回了海南島。

諸王之中,現在只有秦王、蜀王和慶王各自手握三衛機動兵力,兵力雄厚。

但朝廷局勢未明,各位王爺被削藩搞得驚魂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