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恭謹點,但不用太怕他!還有,要引誘他多動腦子,讓他多想事情!人想得越多就越不敢做一再說以他現在那身體,事情想得越多身體就越糟糕!嘿!最好你能活活把他給耗死!那我們就輕鬆多了!”

楊應麒笑了笑,有些無奈地說:“如果我們能控制敵人的生死壽命,那很多事情確實會簡單得多——但是不行啊!有些人看來身體強壯,但說倒下就倒下了,沒有半分徵兆就像宗雄;而有些人雖然老邁衰疲,但有可能拖個十年八載的也不肯死閻王爺不收人時,我們也沒辦法啊。”頓了頓道:“不過,生死的事情上我們沒辦法,但其它方面總可以用用手段的。六哥,你在陰山下又收了不少胡人是不是?”

蕭鐵奴點了點頭問:“怎麼了?”

楊應麒又問:“現在還留在那裡的多不多?那些人可不可靠?”

蕭鐵奴道:“那要看什麼樣的人。”

楊應麒道:“還沒正式納入漢部蕭字旗正規軍隊的部族。”

蕭鐵奴道:“你是說受我羈靡的那些阻卜人、室韋人和蒙古人?”

楊應麒稱是。

蕭鐵奴道:“我遠在塘沽仍然會聽我話的,大概有三個部落,其中比較能相信的,大概只有一部,人數很少,只有千把人。”

楊應麒想了一下道:“夠了。”( )

第一四七章 武之庫

楊應麒出前往燕京的同時,蕭鐵奴也揚帆前往津門。此時狄喻賦閒,折彥衝裝病,曹、楊、歐陽、阿魯蠻等人都不在津門,他便隱隱然成了津門公開場合中的最高腦,一些需要拋頭露面的事情也都找上了他。其中最引起他興趣的莫過於一年一度的東海擂臺決賽!

遼南武風極盛,楊應麒深知文武二德各有所偏:尚文之利在便於培育文明,但文人相輕,過分尚文會流於邪狹,所以在武德受到抑制的社會里,文士容易鬧出小肚雞腸的互相算計;而尚武之弊則在容易流於野蠻,但武士那種光明、直夷、勇敢的風尚卻極為可貴,任何一個開拓進取的國族都必須擁有!

武風形成不易,楊應麒深知一個社會武風過盛有時雖會造成許多問題,但斷不能因噎廢食。對於尚武的風氣,不能抑止,只能疏導,而楊應麒建立的疏導方式,主要有三:第一是鼓勵禪武學校的興建,將忠、孝、仁、義、禮、智、信蕺於佛學之中,以學濟武,以教濟武,企圖使整個社會崇尚武德而不是純粹的暴力;第二是促使民間形成有序的比武形式,既讓暴力有個洩的地方,又引入擂臺*讓商業經濟沾瀾部分沒有其它謀生技巧的武夫,使之不致於淪為盜賊;第三,便是將各種選拔中脫穎而出的武士引入軍隊,成為軍隊的新血,同時也以比武的形式來檢驗和刺激軍隊的武技,以避免其墮落。

蕭鐵奴得了折彥衝授權,以都統身份到遼口都督軍務。他一開始雄心勃勃,覺得自己麾下精兵有三千人,遼口兵馬據說才兩千人,以三千人統帥兩千人,想必不用多久就能把自己的意志貫徹下去,讓遼口的兵將對自己惟命是從。

但他到了遼口才知道:他面對的不是一千人、兩千人,而是整個漢部的政府機器!遼口的武衛營雖然只有兩千人,但這兩千人卻只是遼南軍隊的刀刃!而不是遼南武裝隊伍的全部

各國史書上的古代各大戰役,常常動不動就誇言有數十萬大軍,其實在打仗時真正投入戰場的人數絕沒有那麼多,因為這類數字通常都是把後勤隊伍也算了進去。特別是那種千里遠征的滅國大戰,沿途押運糧草的人一般比真正在戰場上廝殺的還多!

遼口軍隊對外宣稱的數量,既不包括大量的工兵,也不包括遼口城內負責治安的民衛而這些人實際上也有很嚴密的組織,在防禦戰中都可以揮一定的作用。折彥衝、曹廣弼所佈置的遼南軍事系統與蕭鐵奴帶出來的兵馬完全是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