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一定的運動感覺。這運動感覺就是能量的轉換和傳遞。感覺過程就是物理能量或其他能量轉變為心理能量的過程。心理能量不會全部消失。沒有消失的一部分則以化學形式儲存在腦結構中,成為記憶痕跡。各種心理能量聚集起來就是無意識。所以無意識是一種心理能量和動力狀態。在一定條件下,比如受刺激,化學能就釋放出來轉化為其他能量,刺激比較強烈達到覺知水平就是意識,達不到覺知水平就成為無意識。

人的精神生活,實際上是心理能量不斷地轉化和傳遞,這類似一條河,我們知道的只是表面,而河下面有無數潛流,它決定著河面狀態,然而我們都覺知不到其存在,我們的精神生活主要就是這部分。意識是河面,無意識是河下面的潛流,用意識流來稱呼人的精神生活是很恰當的。

2 人的心理生活是多種水平、多層次的統一過程

因此,我們可以說,無意識與意識是人的心理活動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的整體。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無意識也就沒有意識,意識是以無意識的存在為前提、基礎和條件的,當然,無意識又是受意識制約的。無意識和意識的辯證統一構成了人的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人的心理過程總是同時在各種水平上和各種層次中進行,任何“高階的”心理活動過程都是以“低階的”為前提,並在它的基礎上完成的。沒有純粹有意識的,也沒有純粹無意識的,人在清醒的狀態下,精神也總是不自覺地順從著各種暗示——從那幽暗的深處來的各種暗示。“研究表明,當完成隨意識記的時候,同時也必然發生不隨意識記。心理過程一下子就在幾種水平上進行,而高階水平永遠只能跟低階水平不可分割地存在著,它們始終是互相聯絡著,並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的。任何認識活動,任何思維過程,就其實在的具體性來說,都是同時在不同的水平上,多方面地完成著。在任何的,看來似乎完全抽象的思維的活動中,都潛在地包含著感性的成分,感性的認識過程的產物。抽象的概念本身,作為實在的認識,彷彿是一種金字塔式的建築物,愈高階的抽象物構成其塔頂,而其基礎則是由不同水平的抽象層層掩蔽著的感性概括,比較初級的泛化的產物。”

認識思維活動是這樣,“動機也有類似的情形。在解釋人的任何舉動的時候,應當考慮到實在交錯著和複雜地相互聯絡著的不同水平和方面的各種誘因。多方面地思考問題,僅僅在一個水平上,在一個平面上來尋找舉動的動機,這就意味著,明顯地使自己失去理解人們的心理和解釋他們的行為的可能性。”魯賓斯坦:《存在和意識》三聯書店1980年版第322頁。

根據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意識與潛意識的界限是模糊的,是很難截然分開的。這還可以從注意的心理功能來說明。注意到的地方即意識到的地方,不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能被意識的地方。當意識指向一定的客體時,同時就不可避免地要離開其他客體,這就是“用志不紛乃凝於神”。一方集心力而他方減心力這是注意現象中所表現出來的大腦工作的特性,那就是說,人在每一個瞬間,只能有一個主要的注意點,人們在從事某一項工作時,一定有很多物件,注意必然集中在主要物件上,其他客體則處於注意的邊緣,注意的中心是意識的,注意的邊緣往往是無意識的。

從生理學的分析來看,也可證明這一點。大家知道,大腦皮層有許多區域,人的經驗、意識,並不會被消滅,在人的意識工作時,大腦皮層不是所有區域和意識發生聯絡,每一瞬間,只能有一個相應的區域,一個相應的興奮點。由於人的思維不斷地活動,這一相應的興奮點,就沿著大腦半球不斷地運動,而其他點,其他區域也不是毫無活動,它們完成著“早先作出過,在相應的刺激存在的情況下,又要一成不變地產生反射。這些區域的活動,正是我們主觀稱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