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奚王入關(第2/2頁)
章節報錯
斥候不間斷地彙報,卻始終沒有派大軍前往追擊。
史思明在等機會,他吃定田承嗣了。
田承嗣卻打算耗著,把史思明那一萬精銳步兵耗到精疲力竭。
作為曾經同一個陣營的將領,雙方對對方士兵的戰力都非常熟悉。
而且也不可能出現低階的失誤,例如某一支軍隊行動不及時延誤軍機。
這幾乎不會存在。
對於從戰場淬鍊出來的唐軍來說,行動如山是最基礎的。
所以,這場戰爭其實變成了雙方統帥之間耐力的角逐,變成了雙方士兵之間勇武的角逐。
大量的騎兵精銳遍佈在方圓數十里,大量的斥候在四周穿梭。
直到傍晚,殘陽映照在荒涼的河北大平原上,映照在被鮮血染成紅色的麥地裡。
重傷的戰馬,經過了一天的煎熬,終於悲涼地死去。
那些屍體堆下面的哀嚎,也慢慢消失。
無邊的麥屑隨風飄舞。
堅守在原地計程車兵臉上佈滿了汗漬,經過一日的駐守,他們臉上也露出了疲憊。
深青色的蒼穹慢慢開始籠罩大地,潑灑的夕陽在天地之間留下一片殷紅,將麥浪映照得格外鮮豔。
戰場就像色彩明麗的油畫。
轉眼,已經到了下半夜,瀛州的戰況送到了常山真定李光弼的手中。
李光弼佇立在城頭,目光如雪一般注視著群星下的東方。
稍後,他還接到了田承嗣的求援信。
田承嗣在信中表達了自己的處境,並且告知了李光弼,如果自己戰敗,自己的數萬大軍將會被史思明收編。
這無疑會助長史思明的實力。
李光弼依然沒有任何行動,他知道田承嗣在危言聳聽。
論戰術層面的狡猾,李光弼還在史思明之上。
但李光弼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他隔著一百五十多里,繼續觀望。
第二天,史思明率先開始抽調更多的騎兵,佯裝在戰場上做推進,以此干擾田承嗣的判斷。
但田承嗣依然駐守著,並且不間斷地給李光弼寫信。
局面發展到這一步,乍一看田承嗣落了下風,史思明的兵馬整體配置顯然強於田承嗣。
而且李光弼作壁上觀。
但其實,田承嗣之所以還敢跟史思明拍板,不僅僅是因為田承嗣給李倓寫了表忠信。
可以說,田承嗣給他能拉攏的人都寫過信。
他也知道嚴莊已經約定了奚王南下。
他在等待時機,等到范陽的局面更亂。
五月二十四日,在史思明與田承嗣於莫州對峙的第四日,史思明不斷以優勢的姿態給田承嗣寫信勸他投降。
但也正是在這一日,河北戰場決定性的事件發生了。
史思明接到了來自盧龍的彙報:奚王統帥數萬奚族大軍殺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