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以來的部曲,要更自由一些,依附關係相對弱許多。

且宋明地主不具備武裝組織。

時代來到大唐。

大唐之所以是中國古典帝國的尾聲,也是因為莊園經濟的崩潰。

莊園經濟的崩潰意味著世家豪強最後的根基的消亡。

有人說是黃巢幹掉了世家豪強,這是一種非常淺顯的解讀。

因為黃巢時代,世家早已虛弱到只剩下那些沒用的家族族譜。

假設時代還在秦漢或者南北朝,再出十個黃巢,也不可能幹掉世家大族。

所以,從生產力、經濟基礎等角度去推斷,時代的生產關係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大莊園經濟在這個時代,只剩下最後一點幻影。

安史之亂無疑給大莊園經濟再點了一把火。

到眼前李倓在清河看到的這些,以及許遠說的這些,正驗證了時代的發展。

時代的步伐,誰都無法阻擋。

更何況曲轅犁的出現,進一步為小農經濟奠定了基礎。

李倓仔細地觀察著前面一處農田,他看到一家人,都在田地裡勞作。

如果那是他們自己的田,他們將在來年收穫小麥,儲存起來,甚至可能出現餘糧。

如果那不是他們的田,他們只是佃戶,他們也不必再擔心被莊園主徵調去打仗,他們唯一擔心的可能是地主要剋扣他們的地租。

這樣的經濟形態,正在此時大唐各地,悄無聲息地出現。

這意味著,勞動力被從莊園裡解放出來。

部曲的身份被消除後,自由農和佃戶是能夠參與到商業活動中的。

“走,我們去前面看看。”李倓騎著馬,帶著一行人浩浩蕩蕩往前。

他對李泌說道:“現在的小麥播種至關重要啊,朕想的是,從揚州大學再調一批工科人才過來,分別投放到常山、清河、滄州。”

“如果河北本地糧食明年有個好收成,後方壓力會減少很多。”

李泌問道:“陛下是擔心明年叛軍再南下,所以現在急著要在河北擴建軍防嗎?”

“是的,朕擔心的就是這個,這一次我們的確擊退了叛軍,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勝了,更不意味著叛亂結束了。事實上,叛軍的兵力依然強勁。”

李泌心裡總是對李倓感到驚訝,這位年輕的聖人,總是能夠想到未來。

並且總是能夠清晰地判斷大勢。

“臣以為,接下來我們依然堅持內外兼修,對內如聖人所言,儘快構建起更加密集的防禦要塞。這一次我們能擊退叛軍,還是有許多偶然的運氣,明年就未必會有了。”李泌說道,“在常山、清河、滄州周圍,建立密集的軍事城寨,迫在眉睫,就如同朝廷當年在隴右建立的那些城寨一樣。這是內對。”

李倓道:“對外呢?”

“回紇兵現在在媯州,朝廷可派使者到媯州,一是找個名義接管媯州,二是讓回紇兵駐紮一部分在媯州,隨時威脅幽州。”

“再就是派使者去見奚王和契丹王,臣相信,史思明接下來一定會拉攏草原這幾股勢力,我們不能什麼也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