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在中樞排除異己,在邊境拉攏邊帥。

例如安祿山、阿布思等人,都曾經是李林甫的人。

有這些人在,李林甫做任何事,都遊刃有餘。

但新上任的楊國忠還缺。

對內,他已經開始排除異己,可是在邊疆,他只有劍南道的鮮于仲通。

劍南道是邊疆中實力比較弱的了。

現在楊國忠必須尋找新的盟友。

他之前為了扳倒李林甫,選擇了和安祿山合作。

可現在,想要進一步控制安祿山,顯然已經不可能。

因為安祿山已經是三鎮節度使,他沒有東西再給安祿山了,安祿山也不需要他的扶持。

然而東北的防禦是李隆基最看重的一塊,楊國忠想要權力進一步穩定,就必須在東北有話語權。

楊國忠在六月剛坐宰相的時候,就給安祿山寫了一封命令的信。

結果返回來的卻是無情地嘲諷。

這份試探,讓楊國忠抓狂,開始仇恨安祿山。

這個時候楊國忠將目光落到了哥舒翰身上。

因為哥舒翰和安祿山水火不容。

他要用哥舒翰來制衡安祿山。

於是他向李隆基提出,讓哥舒翰擔任河西節度使。

可是現在河西節度使是安思順。

於是安思順北調到了朔方,哥舒翰在八月底,順利成為了河西節度使,領了兩鎮兵馬。

楊國忠的這個行動,讓安祿山聞到了危險的氣息。

到了九月,為了進一步扶持哥舒翰,楊國忠大肆向隴右撥發軍費,與此同時,開始有意無意散步訊息說安祿山要謀反。

九月初三的這一日,李倓在江都城外考察水稻的收成。

江左今年是大豐收的一年,不僅江左,淮南道、江南東道,都是豐收。

那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在湛藍的天幕下,延伸到盡頭。

開荒的新政已經推行到淮南道的各個州郡。

再加上劉晏繼續退行著開通水渠的政策。

天寶九載的秋天,出現了大豐收的時刻。

也有更多的人,從北方南遷過來。

“郎君,長安急信。”

李倓將手裡的稻穀放下來,拆開信箋。

“楊國忠上奏聖人,指責安祿山謀反?”

當李倓唸到這裡的時候,全身一驚。

他猛地抬頭看向北方。

看來安祿山這是真的要提前行動了!

“劉志人呢?”

“在來的路上。”武二郎說道。

“上次讓他燒的磚怎麼樣了?”

“都燒出來了,燒磚的窯已經建了好幾個。”

“投石機呢?”

“已經準備好,等郎君去看呢。”

“還有弩!”

“都已經在建。”

“要加快!”

元載說道:“郎君,這些事若是傳回長安,長安那邊會有人亂嚼舌頭。”

“讓他們把舌頭嚼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