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

李高氏不明白他們的意思,只覺得自己是一個要飯的婆子,還帶著兩張嘴,能管一頓飽飯已經不易,怎麼好住在別人家裡吃閒飯?她不明白這兩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另有一番苦衷。由於沒有孩子,他們就特別喜歡孩子,有年除夕,張氏做了滿桌的好飯好菜,何興能滿坡去找別人家的孩子來吃,坡上的窮人都知道他家裡吃得好,大人便攛掇孩子跟著他去。他一共找來十二個孩子,圍了滿滿一席。小孩見了從沒見過的美味,一陣風捲殘雲。何興能和張氏自己不吃,只管給孩子碗裡夾菜,哪知他們很快就吃飽了,“譁”的一聲散開,喊著“回家過年嘍”,頃刻間消失得無蹤無影。老兩口坐在冷冷清清的八仙桌上,相對無言……

。。

飢餓百年 四

李高氏在何興能家住了一個禮拜,就堅決要求離去。她是一個心性很硬的人,雖淪落為討飯婆,只要飢餓沒逼得她頭暈目眩,就不願受嗟來之食。張氏還要挽留,李高氏說出了自己的心思:她得回去點冬洋芋了。張氏說,點下冬洋芋,明年才能收,整個冬天和明年初春咋過?這說到了李高氏的痛處,她也不知道怎樣過,只是明白,如果不點冬洋芋,就意味著明年還要逃荒。她堅持要走,何興能和張氏知道再留也是無用,便雙雙落下淚來。

何興能說:“我們想抱養你一個孩子。”

這一下,輪到李高氏落淚了,她說:“我早就看出你們的心事。按理,我是捨不得把孩子抱養給人的,但你們是好人,對我們孃兒有恩,我答應你們。”

說罷她放聲大哭,一遍一遍地呼喊我曾祖父李一五的名字。

何興能和張氏安慰著李高氏,表示一定把孩子帶好。

翌日,李高氏帶著大兒子李田離開了何家坡。

李高氏何以要把自己最喜歡且寄予厚望的李地留下?是因為李地比哥哥聰明,凡事自有主張,留在別人家裡,不會受欺負。

我父親說,李高氏回到李家溝後,又掙了許多田產。但父親也只是聽說而已,事實上,李高氏和李田一離開何家坡,就音訊杳無,李地再沒見到過母親和哥哥。

李地改名為何地。那一年,他十二歲。

何興能和張氏巴望李高氏從此消失,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完全佔有何地。何地是他們最寶貴的、沒花多大代價就得來的財產。一度,他們禁止何地出去跟別的小孩子玩,生怕這件財寶受了損傷。可何地雖然形象斯文,童心卻在,不僅想跟同齡人接近,還要跑到大山上去,掏鳥窩,尋野果,撿拾獵人的槍彈切割下的五光十色的羽毛。何興能將他鎖在家裡,即便大冬天哭出痱子也不放他出去。何地要被關瘋了,他說我不玩了,我念書去!何興能頗感新鮮,唸書?十幾歲的娃娃,馬上就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為我何家傳宗接代,還念啥書?在何家坡,何華強算發財了吧,可從他高祖父算起,就沒一個人讀過書!何華強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卻陸陸續續購置了上百挑田產,把土地侍弄得該長啥就長啥。這種比較讓何興能和張氏覺得讀書是多麼無聊。他們只需要有個兒子就行了,念不唸書無關緊要。這個兒子不僅要為他們養老送終,還要去跟那狗日的何華強鬥;眼下不能跟何華強鬥,將來也要跟何華強的後人鬥!……此外,他們不讓何地念書,還有一層隱秘的擔憂:傳說清雍正年間,何家坡出過一個讀書人,名叫何條元,此人才高八斗,狂放不羈,上京應試,竟把放在考官旁邊的花翎先戴在頭上再坐下答題。返鄉途中,他買了一木船書籍,邊讀邊扔,過目成誦。他中了進士,人未到家,榜已送達。誰知,他的木船剛進清溪河,突然腹痛難忍,暴死船中。何家坡人由此得出結論:此地只養羅大人那樣的“武棒槌”,不養讀書人——更何況,據說當年的何條元,就住在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