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浩同諸將們就清俄戰爭中己方的優勢和不足做出新的部署。由於俄國一個整編師的兵力達到16000餘人,而北洋陸軍一鎮兵力不過才12500人,雖然這不影響北洋陸軍的戰鬥力發揮,但隨著俄國陸軍吃一塹長一智之後,下一次可就沒有這麼好運了。

考慮到俄國陸軍肯定會加強其火力配備,以及王辰浩打算將北洋兵器重工生產和研發的新式武器裝備給北洋陸軍使用,這些新式武器中,例如增加了重機槍、雷擊炮的火力配置,步兵將實現腳踏車化,後勤保障人員也得增加,這些都迫使王辰浩要對北洋陸軍現有的編制進行改革。

北洋陸軍第一鎮首當其衝,第一個接受整編。

基本編制如下:師直屬部隊:1個炮兵團包括6個輕型炮兵連(36門80毫米克虜伯步兵炮)、3個重榴彈炮連(18門150毫米克虜伯重榴彈炮)、3個重型雷擊炮連(18門107毫米雷擊炮)、1個工兵營、1個通訊營包括(2個有線通訊連,1個無線通訊排(籌建中))、1個插重營、1個特務營(原警務調整偵察營)、1個教導隊(負責全面教導軍隊官兵服眾王辰浩的個人意志,強化王辰浩對軍隊的控制力)、1個衛生隊(平時為師醫院,戰時為野戰醫院)。

師轄2個步兵旅,旅轄2個步兵團,團直屬部隊包括1箇中型雷擊炮連(12門82毫米雷擊炮)、1個輕型雷擊炮連(12門51毫米雷擊炮)、1

個通訊連、1個特務連。

團轄3個步兵營,步兵營直屬部隊包括1個機炮連(3tǐng馬克沁重機槍,4門82毫米雷擊炮4門51毫米雷擊炮)。

營轄3個步兵連,連轄3個步兵排,排轄3個班(每排3tǐng勃朗寧重機槍,30支步槍)。

師轄2個補充團:採用換裝裝備時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進行日常訓練平時作為預備隊,戰爭時期補充主力團的消耗。

全師總兵力由原來的125007人,井編為15000人,實際上也王辰浩變相的在擴充自己實力的表現。對北洋陸軍八鎮的整編工作王辰浩交給了王士珍和阮忠樞二人全權處理,並囑咐段祺瑞、粱華殿等北洋陸軍諸將積極配合改革。對於諸將們來說,王辰浩等於給了他們更多的兵源和武器裝備,他們自然樂意,因此積極配合改革。

北洋陸軍第一鎮和第二鎮先後進行改革,隨後是北洋陸軍其他六鎮。擴編後的北洋八鎮由原來的十萬大軍增加多十二萬人,而且王辰浩雖然沒有得到朝廷的擴軍批准,但卻打著改編淮軍的旗號,開始招收兵源,計劃在三年內完成十八萬預備役士兵的訓練工作,這樣北洋陸軍八鎮實際上將在三年後達到二十鎮兵力。

而原先的淮軍則改編為直隸巡警、憲兵、地方〖警〗察等部隊,此舉即充分利用久淮軍的餘力,為直隸地區的安定做出些貢獻,又實現了王辰浩完全裁汰淮軍系統,打造完全忠於他個人的新北洋集團。

北洋陸軍八鎮因為是王辰浩的嫡系部隊,他們有著充足的軍費和武器裝備,說改革就改革,而且相當的順利。

但對於其他各省的二十八鎮新軍來說,他們不但沒法跟著王辰浩一塊改革,本身的建設都還沒著沒落呢!

朝廷本來是計劃…六年內完成剩下的二十八鎮新軍的編練計劃,如今光緒的一道聖旨,令各省同時開始編練新式陸軍。這筆新軍軍費和裝備採購費高達7000多萬兩銀子,這還不是按照北洋陸軍的標準來的,各省自建新軍的費用由各省截留賦稅來支付,各省督撫們已只得按照各省的財力來組建新軍。即便是有錢的省份,其新軍的裝備、訓練和開支也遠不及北洋陸軍的標準,沒錢的窮省就更不用提了,很多都是搭個架子的光桿司令而已。而且,有些省份官吏貪汙嚴重,他們直接被綠營、練軍改成新軍,直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