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王辰浩可以透過情報局來隨時掌控手下的官員們的情況。
不過,王辰浩也不敢大意,陸軍部大臣和海軍部大臣依然由王辰浩兼職,軍權必須牢牢掌控在他的手裡。
除了軍權就是財政大權。
直隸總督府雖然成立了財政部,掌控直隸省的資金運作,但是所有委金都透過內務部轉交。而內務部總長李德海是王辰浩的管家,把持著所有資金。
可以說,王辰浩憑藉著他的威望和實力,牢牢的控制著海陸兩軍。
不,應該是三軍,因為空軍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組建當中。
提起空軍,自然想到的是飛機了。
不過,王辰浩的空軍目前可不是由飛機組成。因為阿德爾設計研發的飛機還不足以執行軍事任務。
王辰浩的空軍部隊目前也並不多,只有一個氣球中隊,三個小隊,共計十八個偵查氣球。
氣球部隊也能叫空軍?
沒辦法,各國早期的氣球部隊確實就叫空軍,不過不是獨立的空軍部門,而是歸陸軍部管著。
各國陸軍當中都有氣球部隊。早在1794年,法國人率先在陸軍中成立了一支氣球部隊,這支部隊在法奧戰爭中擔任過多次重要的軍事觀測及偵察任務,為法軍在弗勒魯斯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此時的氣球部隊使用的氣球已經不是熱氣球了,而是充著氫氣的氣球。1793年底,物理學家查爾斯與羅伯特首次乘坐氫氣球上升到300米高空,並在空中〖自〗由飄dàng了兩個小時。他們的這次實驗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隻氣球中充的是比重小於空氣的氣體,而不是傳統的用加熱法來使空氣變“輕“。其後研製的各種飛行器大多采用了這一升空原理。至此,人類在實現飛行的征途上已獲得了初步的成果。
與人類歷史上的其他科技進步一樣,這些成果幾乎立即被強制運用於軍事目的。
從法國第一支氣球隊開始,其他國家的陸軍部隊也陸續開始成立氣球部隊。
由於氣球部隊的偵查效果明顯,軍事家們開始對氣球進行升級改造。1884年,法國的軍官路納德和克里布製造了一艘“法蘭西”號飛艇,長51米,前部最大直徑8。4米,用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機作動力,飛行速度最高達每小時24公里。
法國人帶頭開始研製飛艇,於是各國紛紛效仿研製飛艇。
到了19世紀末葉,世界各國正在掀起一股設計製造“飛艇熱”風靡全球。法、德、英、美等歐美國家都有許多專業人員投入設計、製造飛艇。
在這股追求新科技、研製飛艇的熱浪推動下,精通數學、工於機械的謝瓚泰亦雄心勃勃地擠入這一飛艇研製的行列。
謝瓚泰是廣東人,生於富商家庭,他在設計了多款飛艇,但一直不被清政府所重視,直到他主動去找王辰浩毛遂自薦。
王辰浩重視空軍力量的建設,但主要是在飛機上面,在他看來,飛艇沒太大用處。不過,由於飛機技術還不成熟,為了填補飛機裝備空軍之前的空白,他決定設立飛艇研發專案。
謝瓚泰於是成為北洋科技飛艇研發專案的負責人,在北洋科技充沛資金的保障下,謝瓚泰所設計的飛艇所需材料一應俱全。很快,〖中〗國的首艘自主研發設計的飛艇誕生了。
“〖中〗國號”飛艇,這是謝瓚泰給取得名字。
該飛艇得到了北洋科技最先進的技術和裝置支援,很多技術領先國際水平。
“〖中〗國號”飛艇外形碩大,呈紡錘狀橄欖球式極為壯觀。安裝最先進的大功率柴油機,兩臺備用飛機航空發動機,設計功率輸出120馬力。
套上質量堅硬而輕薄的鍋合金骨架,再將飛機上的螺旋槳技術和機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