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的態度可謂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此前德國一直支援沙俄集侵,不惜冒著得罪中華帝國的危險給俄國海軍提供補給和艦船維護,隨著俄國陸軍在遠東的慘敗,德國政府的態度便開始轉變,當俄國海軍精銳全軍覆沒後,德國政府已經徹底拋棄了俄國。

德國支援俄國東侵的主要目的是將俄國的精力轉移至遠東,以此來減輕德國東線的軍事壓力。如今俄國在遠東碰了個一頭血,陸軍損失回多萬,海軍主力盡滅,俄國元氣大傷同樣減輕了對德國的軍事壓力,這情況下,德國的同盟國奧匈帝國跟沙俄帝國的重重矛盾就凸顯了出來,在奧匈帝國的不斷唆使鼓動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終於決定落井下石,轉而支援中華帝國,跟中華帝國建立良好關係,意圖全面削弱俄國國力,並跟中華帝國東西兩面夾擊俄國,徹底消除俄國的威脅。

因此,德皇威廉二世致電中華帝國光華大帝王辰浩,祝賀中華帝國海軍空三軍取得了輝煌戰債,表示願與中華帝國致力於北半球的政治、

經濟、軍事、文化上面的全面合作,其意圖中德兩國統治北半球的想法表lu無遺。

對於德皇威廉二世的意思,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再清楚不過了。

王辰浩奉行的國際政治基本上是即遠交近攻,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處處分化政敵,可以這樣表述:聯合國打b國,製造與b的矛盾後,再聯合b國打國,製造b矛盾,或者聯合b國打國,或者聯合國打國,製造矛盾。

王辰浩的國際策略基本上跟*斯嘜的政策類似,但比俾斯麥的國際政策更加高明,因為王辰浩在國際大局觀上面遠比俾斯麥看的更加透徹和有預見能力。

王辰浩考慮到中華帝國去掉了俄國這個巨大敵人之後,跟中華帝國產生領土矛盾的就剩下了英國,而中英不過是兩年同盟關係,未來跟英國在領土糾紛問題上恐怕會產生衝突,因此聯合德國抗英便是王辰浩的下一個國際策略。

這個策略的驅使下,王辰浩以中華帝國皇帝的名義給威廉二世回覆,稱願意跟德意志帝國建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戰略合作關係。

於是,中華帝國同德意志帝國之間的妾系由寒轉暖,此後在對英問題上的廣泛合作也變得更加積極和默契。

公元1902年9月12日,中華帝國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第三方面軍和第五方面軍對沙俄尼布楚要塞實施全面攻勢。

中華帝國陸軍集中百萬大軍,一萬門火炮對尼布楚要塞實施猛烈轟擊,每天都有數千噸炮彈傾瀉到尼布楚要塞上,造成尼布楚要塞上幾乎處處焦土,每天死傷近萬俄軍。

15日,尼布楚要塞外圍一百多處俄軍陣地陸續被中華帝**攻佔,沙俄帝**三十餘萬大軍退入尼布楚核心要塞內繼續頑抗。

從16日開始,一直到22日,中華帝國同沙俄帝**進行了一場規模浩大的會戰,雙方在不足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入七十萬大軍j戰,戰況之慘烈竟然不亞於海參崴要塞攻防戰,雙方每天死傷數萬人,幾乎就是以命搏命。

沙俄帝國陸軍遠比海軍骨頭硬的多,在保羅涅夫的號召下,三十餘萬俄軍死守尼布楚要塞,寸土不讓。

中華帝**前線指揮部為求速戰速決,迫使沙俄帝國回到談判桌上全盤接受中華帝國提出的條件,再次啟用段棋瑞和粱華殿攻陷海參崴要塞的秘密戰術,對尼布楚要塞實施毒氣作戰。

25日夜,由後方秘密運來的一萬瓶毒氣瓶被放置在尼布楚要塞諾維克山東北角的高處,向尼布楚要塞再個主體工事伏羅希洛夫山炮臺群和塞瓦斯托b爾山炮臺群釋放毒氣。

26日凌晨,俄軍駐防在兩座要塞炮臺群內的六萬餘官兵遭到氯氣的突然襲擊,不到兩個小時便死傷超過九成,殘餘六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