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相互善待對方國民,相互遣返戰俘。
割讓土地內之俄國國民,自條約簽訂日起,一年內准許回遷俄國本土,此後將視為中華帝國公民,應遵守中華帝國法律法規。
條約正式批覆後,中俄兩國應解除戰備警戒,解除戰爭總動員令,安撫各自國民,禁止出現反對另一方之示威、抗議、遊行等影響兩國正常邦交之事件。
中俄《北京合約》簽訂後,宣告沙俄帝國幾百年來妄圖實施的黃俄羅斯計劃徹底破產。經過第二次中俄戰爭,俄國損失各種兵員180餘萬人,海陸軍精銳損失殆盡,直接經濟損失22億盧布(8億3000萬英榜),東西比利亞被迫割讓,徹底失去了遠東出海口,高達旺7萬英榜的戰後賠款,以及國內經濟的崩潰,令沙俄帝國徹底淪為二流國家。
與之對應的是,中華帝國透過戰爭光復了自1840年以來被沙俄侵吞的一百多萬領土,奪取了整個遠東大陸架四百多萬公里,將國界一直推進至白令海峽,跟美國阿拉斯加隔海相望。
透過戰爭,中華帝國獲得了軍事力量的提升,陸軍和海軍都升至世界第二,空軍世界第一。經濟方面,由於中華帝國奉行境外禦敵策略,除了外én古地區,國內經濟基本上不受任何影響。而外én古遭沙俄掠奪後,外én古封建勢力徹底崩潰,中華帝國在外én古將建立和國內其他省份一樣的統治秩序。
中華帝國在整個戰爭期間,付出了近二十萬將士陣亡的代價,軍費開支六億龍幣,刨除俄國賠償的六千萬英榜後,實際消耗三億龍幣。
但中華帝國在戰爭中獲得了三座俄國要塞武備,數百萬計的槍支和數萬噸彈藥,以及大量的糧油醫藥等戰略物資,加上俘獲大量戰艦,以及獲得了四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但未受損失,保守估計獲利高達兩億英榜,佔了俄國直接經濟損失的四分之一。
而中華帝國為戰爭而進行全國總動員後,龐大的戰爭機器運作起來,海陸空三軍的物資消耗都靠著國內的四萬多家工礦企業支撐,極大的帶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戰後內閣統計,國民經濟因未受戰爭影響而比戰前增長了一倍多,股市一直處於牛市增長,國外資金大量進入〖中〗國,投資各類行業,令中華帝國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國民收入也因此翻了一倍,提前兩年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既定目標。
戰後的中華帝國,可謂是一個一夜暴富的土財主一樣,國朝上下一片歡騰。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皇蘋王辰浩終於得到了他第一個尼的出生。
公元1902年10月10日這天,就在中俄《北京合約》簽署後,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再去探望懷孕的皇后李幼儀時,將大勝的訊息告訴她後,李幼儀顯得非常高興,一j動便動了胎氣,結果中華帝國的第一個皇便出生了。
此時,王辰浩已經有了7個公主,不光是他想著要一個兒,國朝上下無不為他擔心,文武百官更是鼓動民間尋找良方秘藥,尋找有生皇像的女意yu進獻給皇帝,他們無不期盼一個皇太出生。
因此,當得知皇出生後,國朝上下是舉國歡慶,各國駐華使館紛紛致賀詞,歐洲皇室也陸續發來賀電。王辰浩一高興,當即將10月10日改為中華帝國國慶節。而大皇也因此起名叫國慶,出生當天就被王辰浩立為皇太,並昭告天下,煩布了首個皇帝大赦天下令。
1902年,註定是中華帝國大慶之年。!。
………【第304章 帝國海軍工業的崛起】………
1902年底,隨著沙俄帝國皇帝尼古拉二世痛心疾首的在《北京合約》上簽字用印,《北京合約》正式生效,立時近一年的中俄世紀大戰最終以沙俄帝國戰敗,以大量割地賠款方式結束了戰爭。
經過大戰,俄國遭到空前的重創,軍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