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競賽。
當然確切的說是英國海軍部為了撈軍費而故意那中華帝國海軍為藉口,向英國國會要了錢之後,從而引發了連鎖效應,掀起了全世界各國海軍軍備競賽。
英國政府堅決不承認是英國掀起的海軍軍備競賽,他們將錯就錯的把責任推給了中華帝國。而中華帝國政府對此也是矢口否認,將責任推給沙俄。
這樣,你推給我,我推給他,他再反過來推給你,各國於是互相指責對方,軍備競賽便成了一個封閉的迴圈系統,並有進一步擴大升級的勢頭。
不管歐美各國如何相互指責,他們都沒有主動削減軍備的意思。
北京,紫禁城御書房。
每天下午三點到四點,王辰浩都會呆在御書房內,因為這時候內閣〖總〗理大臣張楓會過來向王辰浩彙報一些情況。
中華帝國表面上是君主立憲式的政權形式,〖總〗理府成為全國最高國家機關,但實際上〖總〗理府依然只對皇帝一人負責。
張楓每天處理完五省九部呈交上來的公文後,都會挑出一些重要或者敏感檔案拿到御書房交給王辰浩御覽,這些檔案須得到帝國皇帝王辰浩的點頭或者用印方才生效,因為五省九部官員們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只認皇帝的玉璽和批覆。
比起之前在〖總〗理府時,王辰浩當上皇帝后,每天只處理一些大事,其餘全部交給〖總〗理府處理由此王辰浩也變得很輕鬆,不再像以前那麼勞累了。
當然,王辰浩在政治上放權,並不等於他說的就不算了。事實上王辰浩現在每說一句話,都會影響內閣和國會的決策,因此王辰浩平時儘量不去幹涉,有內閣和國會自行決定以此來希望〖中〗國早日實現〖民〗主政治。如果到了王辰浩非要干預不可的時候,那一定是內閣亂套了不得不由王辰浩出馬來穩定局面。當然,王辰浩不希望看到那一天的到來。
“啟稟陛下,微臣接到報告河南、甘肅一帶爆發蝗災,目前已經造成十三縣鎮受災,大量莊稼被毀。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了bō及超過二十多萬人口,國會已經透過緊急糧食援助法案,撥糧餉賑災。”
這種事情就是賑災撥款就行了不需要張楓向王辰浩一一彙報甚至地方民政部直接就有權利撥款賑災,都勿須透過〖總〗理府。
“你想表達什麼?說來聽聽。”
王辰浩直接道破張楓的話裡機關。
張楓笑了笑,說道:“陛下英明,微臣有什麼心思自然瞞不過您!”
王辰浩笑道:“少拍馬屁了,幾天拍一次受用一天拍好幾次就俗套了。”
“陛下教訓的是。”張楓嘿嘿一笑,於是轉入正題。
只聽張楓說道:“微臣以為這幾年河南、甘肅一帶陸續遭遇蝗災補種種子已經來不及了。況且甘肅氣候惡劣,土地貧瘠,種一百畝地也不如中原一畝地打的糧食多。而河南人口眾多,耕地也不夠分配,微臣以為應該把他們遷出去一部分,到東北富饒土地上開荒,這樣不但解決原來地方的壓力,也為這些老百姓謀個好生計,同時東北是帝國待開發的地區,鞍山撫順工業基地正在建設,也急需人口。”
王辰浩點點頭,道:“好主意啊!可以實行!”
“陛下明鑑!”張楓接著又道:“最近英屬澳大利亞六個殖民地似乎要謀劃成立澳大利亞聯邦,並謀求獨立自治。陛下您不是說澳大利亞資源豐富,將來帝國經濟高度發展時,澳大利亞將能夠為帝國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供應。況且陛下在澳大利亞設立了鈉礦石採集基地,您還說那冉近將有僅次於南非的鑽石礦和金礦,更有儲量巨大的優質鐵礦,所以微臣以為可以趁機以援助澳大利亞當地人為由,支援澳大利亞獨立,接著帝國便想辦法控制住澳大利亞,實在不行帝國武力予以佔領,畢竟澳大利亞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