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的馬致遠中校就曾經指出:“英國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政策,是喪失時機的政策。搖搖yù墜的奧斯曼帝國,在大戰最初幾個月英俄猛攻下,是不會倖存下來的。因為達達尼爾的陳舊防禦是非常脆弱的,土耳其靠近君士坦丁堡的沿岸兩座兵工廠,都暴lù在戰艦的近距離平shè火力之下。一支協約國艦隊能夠不費力地穿過達達尼爾海峽,給土耳其軍隊造成致命重創。”
奧斯曼土耳其官方在一年多以後也坦率承認:“直到6月25日以前,在半島的任何地點成功地登陸將是可能的,用陸上兵力攻佔海峽也將是比較容易的。”
但協約國一直把重點放在德國和奧匈帝國身上,尤其是英國,擔心德國海軍闖出北海進入大西洋,因此對於調動軍艦攻擊達達尼爾半島一事束之高閣,以至於錯失良機。
直到協約國在歐洲戰場上碰了壁,陷入了膠著戰爭當中無法自拔之時,才想起18個月前中華帝**官馬致遠的提議,重新討論對對達達尼爾的作戰計劃行動。
作為歐洲土耳其西南延伸部分的加利bō利半島,有六十英里長,四到十三英里寬。這條几乎是荒蕪的多山狹長地帶的加利bō利,1914年前只有一條泥土公路縱貫全島。俯視海濱的山脊和陡坡提供了優良的防禦陣地,保衛著達達尼爾海峽的歐洲一邊,一條四十英里的水道從馬爾馬拉海流入愛琴海,寬度從一千四百碼到四英里不等。在古代以海萊斯蓬特著稱的達達尼爾從不冰凍;但它的雙向的cháo流,疾轉的風向和猛烈的風暴,使航行成為難事。
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是理解奪取達達尼爾好處的唯一主要的英國人。從戰爭爆發開始,他就徒勞地倡導攻打加利bō利。
不過,英國最近一次演習是在八年以前,英帝國防務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一支軍隊面對敵人據守的陣地,不能奪取一個灘頭陣地。”
丘吉爾攻佔達達尼爾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個有限的軍事目標。這是通向俄國黑海港口的唯一通道,並將便利同英國的東方盟國的jiāo通。
到1914年6月中旬,英國陸軍部按照黑山大公尼古拉的請求行動。丘吉爾建議俄軍參加協約國兩條戰線的陸海攻勢,從黑海進攻土耳其。俄國人同意這將增進對他們有利的形勢,但同他們蓄謀已久的併吞君士坦丁堡和達達尼爾的意圖有矛盾。協約國將分享這一勝利使俄國人感到不安,他們謝絕了丘吉爾的提議。
俄國外jiāo大臣謝爾蓋?薩佐諾夫承認:“我很不喜歡這種想法,達達尼爾海峽和君主坦丁堡可能被我們的盟友協約國攻佔,而不是被俄軍攻佔,我很難向他們隱瞞我聽到這個訊息後所感到痛苦。”
即使沒有俄國人支援,英國人仍然決心進行這一行動,因為不光是俄國人對該地區虎視眈眈,英國人至始至終都窺視該地區。
不過,在行動前,英國政fǔ照會了中華帝國駐英國大使李經方,表達了英國人的態度,並尋求中華帝國方面諒解,畢竟中華帝國在那裡還有塞普勒斯基地存在,愛琴海的利益當中,也少不了中華帝國的,因為中華帝國透過愛琴海向奧斯曼帝國提供軍火和物資。
對此,中華帝國表示只要不影響中華帝國的正當貿易,是可以理解的。
得到中華帝國的諒解後,英國方才決定採取行動。
海軍部第一海務大臣約翰?費希爾爵士,在七十三歲時復役。丘吉爾得到費希爾的支援,打電報給地中海艦隊指揮官薩克維爾?卡登海軍上將,請他對英法聯合進攻作一估計。卡登稱這一計劃將為協約國開闢達達尼爾戰場,對於打破歐洲僵局具備重大意義。但軍事計劃人員們忽略了一個關鍵xìng問題,他們對加利bō利的雜luàn的和無意義的進攻,最後將推動土耳其軍在德國的支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