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燃燒彈,中津幾乎被夷為平地。

日軍海軍剛剛打撈出水修好的十幾艘老師岸防鐵甲艦、巡洋艦、炮艦和潛水艇也全力以赴,滿載著官兵的軍艦吃水很深,甚至還有幾分傾斜,海軍官兵全憑感覺操艦,全速透過海浪滔天、彈如雨下的瀨戶內海。

儘管倭國海軍竭盡全力,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第二天一大早,中華帝國海軍第八特混艦隊的十幾艘戰列巡洋艦、輕巡洋艦、驅獵艦和潛艇迅速趕到瀨戶內海,對日軍運輸船實施猛烈攻擊,當天摧毀了203艘大小運輸船,造成5萬餘日軍葬身大海。

當夜,日軍出動了所有軍艦,掩護40艘運兵艦撤離。結果在中華帝國海軍強大的戰列巡洋艦面前,一炮擊沉一艘,很快日軍所有的軍艦和39艘運兵船隻被摧毀,僅有一艘運輸船搭載400名日軍官兵逃到了四國島,其他三萬餘日軍葬身大海。

十一月四日,中華帝國海軍封鎖了中津港,兩萬餘日軍被困在中津。隨後,中華帝國左翼軍團迅速挺進,於當天下午攻佔中津外圍防線鹿筋山,消滅一萬餘日軍後,剩下的日軍殘餘投降。

至此,九州會戰結束,以中華帝**大獲全勝而告終。

整個九州會戰期間,中華帝**付出了7436人陣亡,傷兩萬三千餘人,朝鮮皇協軍陣亡52431人,傷十萬餘人。日軍陣亡四十五萬餘人,被俘12546人,失蹤四千餘人,日軍20個主力師團損失了13個,預備役師團損失11個,其餘是地方守備部隊。

戰爭期間,倭國九州直接經濟損失9。2億龍幣,平民傷亡133萬餘人,約300萬平民無家可歸。

中華帝國在對九州的戰爭當中,軍費開支高達5。6億龍幣,刨除掠奪的財富,賠了1。1億龍幣。

九州會戰後,帝國國會大為不滿,認為對日戰爭不划算,要求停止下一步對本州和四國的攻擊行動,跟倭國談判,爭取讓倭國賠款來抵消帝**費的消耗。

總參謀部當即表示一定會在九州把損失的金錢全部掠奪回來,指示朝鮮皇協軍繼續在九州各大城市進行掠奪,以此來抵消帝國的損失,同時安撫國會議員們,爭取他們支援繼續對日作戰。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總參謀部遊說國會繼續支援對日作戰的時候,美洲大地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迫使中華帝國不得不重新考慮對日戰爭問題。

光華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915年1月13日,美國加入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美國之所以參戰,主要被來自三個方面的問題所迫使。

首先,美國一直不參戰,是因為一戰前的美國政府被金融寡頭羅斯柴爾德家族所掌控,共和黨和民主黨背後的摩根和洛克菲勒財團還無法擺脫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控制。歐洲大戰爆發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各國的財產損失慘重,開戰兩年來,共計損失了20億美元,基本上都是被各個交戰國徵用,或者被戰火摧毀。

這樣一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力量嚴重下滑,一直被他控制的美國金融財團開始反擊,摩根和洛克菲勒第一次化干戈為玉帛,聯合美國七十多個財團組成反羅斯柴爾德聯盟,迫使羅斯柴爾德家族放開對美國金融的壟斷。

摩根和洛克菲勒擺脫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控制後,勢必對外擴張。而中華帝國在經濟貿易方面對歐洲壟斷,排擠美國。歐洲戰場這塊巨大的蛋糕被中華帝國獨自享用,這顯然讓他們無比的羨慕嫉妒恨。

因此,摩根和洛克菲勒聯合上百家大公司,試圖打破中華帝國對歐洲貿易的壟斷。他們希望向歐洲出口軍火和物資,但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