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構簡單,動作可靠,在陸軍委員會的嚴格測試下,在激烈的戰爭中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也不易損壞,使用維護方便,射擊精確以外,只要更換槍管就可以持續的射擊。二人機槍組,大大提高了機槍實戰效能。經過簡單的射擊訓練就可以使用該槍作戰。
不過,m16輕機槍採用槍身上方裝彈匣影響了射手的視線,其瞄準裝置是偏出槍體的瞄準方式,雖然並不影響射擊的精確性,但是影響了射手的視線。對於機槍手來說,良好的視線是非常重要的。
隨後m16輕機槍被拿到倭國戰場上測試,在倭國作戰的中華帝**士兵對此極為不滿,於是陸軍委員會很快又對該槍進行改進,將彈夾放到槍身下面,拋彈口該在右側,這樣瞄準具就不受影響了。
最終帝國陸軍委員會批准服役的型號為m16a1。這款輕機槍將不對外出口,保證中華帝國陸軍在輕機槍火力上領先歐美各國,保持優勢。
勃朗寧設計的12。7毫米m2重機槍沒有多少改動,這款重機槍在歐洲戰場上表現的非常拉風,號稱坦克殺手和步兵絞肉機,因為該槍射擊出去的12。7毫米子彈可以輕易擊穿除中華帝國m10式戰車以為的歐洲所有戰車的裝甲,如果不是因為移動不方便,m2重機槍甚至可以取代反器材步槍的地位。
勃朗寧主要對m2重機槍的重量和散熱系統進行了改進,重量降低0。6千克,增加了散熱片數量和槍口消焰器,使得m2重機槍可以保持長時間的持續射擊,為戰場提供持續的大口徑機槍火力壓制。
在陸軍制式手槍方面,原本的勃朗寧設計的m11式手槍已經非常完美了,陸軍軍官上下都非常喜歡,而且歐美各國的官兵們也大為追捧,僅僅1915年的銷量就超過140萬支,佔手槍總銷量的的九成以上。
然而,一件事情改變了中華帝國陸軍軍官們對m11式手槍的愛慕。
1915年底,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利用閒暇時間,耗時4年的時間,仿造後世中國的qsg92式、六四式女警手槍,設計了一款更加適合東方人使用的手槍。
王辰浩將其命名為草原之鷹,因為這款手槍的重量輕,力弱的女子也可以使用。
當然,王辰浩作為軍事發燒友,自己設計手槍也不足為奇,不過這款手槍嚴格意義上是給后妃們設計的,因為皇后掌管後宮,羽林軍的女兵們(最低少尉軍銜)天天吵著她們的手槍太重,帶著太累。但是又不能讓禁衛軍和御林軍的男兵們看輕,一直只在後宮內抱怨,最終傳到了王辰浩的耳朵裡。
於是,王辰浩決定為為她們設計一款既輕便又不失威力的手槍,作為報答她們多年來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保護。
在王辰浩看來,後世的國產手槍的發展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雖然很多地方都不盡人意,但是不排除有一些經典。
最具說服力的當屬1998年定型的國產qsg92式手槍,該槍發射國產dap9毫米手槍彈,也可發射巴拉貝魯姆彈,全槍長199毫米,全槍質量0.76千克,槍管長111毫米,採用15發雙排雙進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
王辰浩認為,92式的優點在於槍彈侵徹力好,因為它透過與世界名彈9毫米巴拉貝魯姆彈進行對比試驗表明:50米距離發射國產dap9毫米手槍彈,在穿透1.3毫米厚的232鋼板後仍能擊穿50毫米厚的松木板,而使用巴拉貝魯姆彈在同樣條件下則不能有效穿透1.3毫米厚的232鋼板。另外就是結構設計最佳化,採用全塑膠握把和元件化結構,具有彈性的發射機支架,可吸收後坐能量,降低了後坐力,有利於提高射擊精度。
儘管該槍的分解容易結合難,瞄準線上的彈高不一致,準星缺口太寬,。彈匣沒有裝到位卻有到位感,缺口處沒有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