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二十八年冬,中華帝國電磁武器研究實驗室從西方世界獲得了這方面的大量的資料和技術專家,原本特斯拉手下只有100多人從事電磁炮研究工作,很快擴充套件至500多人,其中不乏頂尖人才。例如法國電磁專家司麗德…méng睃便成為了實驗室的一員,並擔任特斯拉的第三助手職務。

次年三月,中華帝國電磁武器實驗室經過重組之後,進行第一次電磁炮試驗。mk1a2軌道動能炮裝置經過大幅度升級,其蓄電池組瞬間能量達到了25萬焦耳,首次實現了單極單項電能輸入,長達30米的單極供電裝置並聯了15萬個單項放電單元,迴旋加速器裝置對15克重的塑膠模組加速,經過六次測試,平均初速達到了9。5公里每秒,試驗獲得突破xìng進展。

電磁炮的研發得到了帝國海軍的支援,尤其海軍內部的bb黨們高官對於電磁炮的測試高度關注,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cv黨之所以囂張無比,叫囂著用航母艦載機遠距離摧毀戰列艦,而戰列艦的主炮shè程卻有限,明級戰列艦的18英寸巨炮經過光華二十七年的現代化改裝後,倍徑提升至50倍,但最大shè程也不過50公里,對於反應兵器來說,火藥推動的炮彈的shè程基本上已經達到極限了,再想提高shè程已經變得很困難,羅森博格的超級大炮雖然shè程超過200公里,但是成本之高昂,體積至巨大是無法安裝到戰列艦上的。因此,在傳統反應兵器的shè程達到極限之際,海軍bb黨們為了獲得對抗擊航母的超級艦炮武器系統,將目光集中到了電磁軌道動能炮上面。

電磁泡與常規火炮相比有著很大的優勢。例如:電磁炮利用電磁力所作的功作為發shè能量,不會產生強大的衝擊bō和瀰漫的煙霧,因而具有良好的隱蔽xìng。電磁炮可根據目標的xìng質和距離,調節、選擇適當的能量來調整彈丸的shè程。電磁炮沒有圓形炮管,彈丸體積小,重量輕,使其在飛行時的空氣阻力很小,因而電磁炮的發shè穩定xìng好,初速度高,shè程遠。其速度之快,即便是遠距離目標也來不及反應就會被擊中。而相比明級戰列艦的18英寸巨炮的攻擊情況來看,重達1。8噸的炮彈飛行時間超過十幾秒鐘才能到達敵艦位置,這段時間裡敵艦有可能進行規避動作躲開炮彈的打擊。而如果換成電磁炮攻擊,只需要幾秒鐘時間就可以了,敵艦根本來不及規避。

同樣,從發shè能量的成本來看,常規火炮的發shè藥產生每兆焦耳能量需10龍幣,而電磁炮只需0。1龍幣。而且電磁炮還可以省去火炮的藥筒和發shè裝置,故而重量輕、體積小、結構簡單、運輸以及後勤保障等方面更為安全可靠和方便。這點對於明級戰列艦重達千噸的主炮系統,數千噸的發shè藥儲備來說,節省的不是一丁點的問題。一旦研發成功,可以節省八千萬龍幣以上。

對於bb黨們來說,他們真正想要讓電磁炮上艦的目的是看中了電磁炮超遠端的shè程和shè速,這樣在數百公里外的海面上的航空母艦就沒有價值了,將會被一炮擊沉。

當然,這只是他們的幻想,目前電磁炮還處於實驗室階段,距離室外試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距離上艦實戰部署就更遙遙無期了。

不過,海軍bb黨們對此有信心,他們正在努力延長鉅艦大炮主義統治海軍的時間,爭取在cv黨們的航母制勝論“翻身造反”之前能夠得到強大的電磁炮服役的訊息。

中華帝國海軍有了梵淨山級航母建造和中華神盾防空巡洋艦的升級計劃,空軍有了殲十戰鬥機和轟六、轟五的服役計劃,天軍二炮部隊有了雷神15火箭彈和v系列導彈計劃,對於帝國陸軍而言,完成機械化改革之後,對現役的主戰裝備,號稱中華帝國裝甲三劍客的m16戰車、w16輪式步戰車和z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