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話命中率就低了
對於坦克而言在選用滑膛炮和線膛炮的坦克炮之間處於兩難狀態滑膛炮沒有膛線、結構簡單因此膛壓高、炮彈炮口初高最適合發shè穿甲彈了但其沒有螺旋膛線使得準確度大大降低雖然中華帝國在滑膛炮坦克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各**方也想模仿中華帝國陸軍的滑膛炮坦克只可惜他們沒有掌握這方面的技術同時他們也沒有中華帝國那麼有錢去為坦克安裝jīng準的光學瞄準系統因此只能依靠線膛炮來提升jīng準度
如今中華帝國開發出了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這種式炮彈能夠大幅度提高炮彈的飛行穩定xìng這樣一來滑膛炮在jīng準度方面也不弱於線膛炮了而顯而易見的是滑膛炮的高膛壓能夠發shè強大殺傷力的穿甲彈加之其生產工藝簡單其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王辰浩、張自忠一行人跟著楊兵一起來到另外一個靶場幾個頭髮花白的炮彈專家在十幾個助手的協助下正在對最型號的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進行實彈測試
王辰浩的到來令他們非常高興紛紛爭先恐後的為王辰浩等人進行解說
炮彈專家菲爾普斯李是東西方的混血兒他的外貌除了黑頭髮外其他方面都跟西方人無異但卻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他在穿甲彈方面的研究已經過二十年了能夠研製出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是得益於一次偶然菲爾普斯在對最早的滑膛炮進行研究時助手的一次失誤將兩發圓形的實心炮彈裝進了炮膛內結果開火後一發炮彈正中靶紙中心
這個現象被菲爾普斯敏銳的觀察到了很快他又將兩發放了進去並進行了多次試驗他發現炮彈的jīng度較之前提高了一些於是他試著用膠帶將一發炮彈和一塊木塊綁在了一起結果發現炮彈飛出瞬間跟木塊分離令炮彈的彈道變得穩定了很多
很快菲爾普斯向彈道學專家和物理學專家們教從理論發現了其中的關鍵所在
菲爾普斯於是加以系統化研究而他的最終研究成果“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彈一步一步改進而來
原來穿甲彈的威力取決於炮彈擊中目標時的動能度、質量和炮彈材料自身的物理特xìng穿甲彈在炮膛中被髮shè藥加出膛之後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為了使穿甲彈在擊中目標時仍然存有較大的度穿甲彈在設計時就必須採用有利於減小阻力的形狀
菲爾普斯根據基本的物理學知識彈體越細阻力越小但是考慮到火炮口徑是一定的他想出了用一個輕質彈託把穿甲彈彈體夾在中間彈託的口徑與大炮口徑一致穿甲彈被做成細長的桿狀出膛之後彈託由於阻力的作用自動脫落彈體沿著炮管指向繼續飛行這就是“脫殼”一詞的由來
為了保證細長的彈體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和jīng度在製造穿甲彈時在尾部安裝有四片尾翼成十形排列故稱“尾翼穩定”
而菲爾普斯的尾翼穩定技術則是從中華帝國的暴風雪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彈得到的啟發菲爾普斯很清楚動能決定於度和質量在度一定的情況下增加彈體的質量就是增加動能的另一種方式故而穿甲彈應該由密度較大較為堅硬同時耐受高溫的金屬製成這樣還可以保證彈體在與被打擊裝甲碰撞時不易彎折碰撞產生的熱能不會降低彈體的強度
菲爾普斯經過不斷的試驗在穿甲彈的材料選擇最終採用了帝國鋼鐵公司最開發成功的碳化鎢合金彈頭
由於穿甲彈是純粹的動能彈完全依靠自身的動能撞擊坦克裝甲高穿甲彈對坦克的衝擊大大過了裝甲的承受極限而能強行穿透穿甲彈在穿過裝甲的過程中高的彈芯會和裝甲發生劇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裝甲熔化、並隨穿甲彈一起飛入坦克內部對人員和裝備造成損壞
經過菲爾普斯和他的團隊多年的研究從早期的次口徑脫殼穿甲彈已經演變成了如今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彈芯的外形近似長箭彈身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