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無法接通未來的手機。就當他感到生活無望,準備自殺了事的時候,人類科學家在研究時光穿梭的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則訊息讓絕望中彼得看到了希望,一個改變人生的計劃開始在他的腦中誕生。
10年之後,彼得成功的仿製出了另外一個時空手機,同年,人類時空管理局成立。彼得利用時光偷渡技術,將手機寄給了50年前的自己,他要用這個手機來改變自己現在的生活。
一切又回到原地,然後故事重新開始,在林明陽看來,這是《接通未來》劇本中最精妙的一個構思。而這個構思最精妙的設想是:給人們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機會。
沒有任何人會對自己的人生完全滿意。所以劇情裡最基礎的設定,關於重來一次甚至多次的假想將給人們帶來許多虛妄的幻想和無窮盡的渴望。
“如果可能的話,我不去犯那樣的錯誤,也許,我的人生會不會變得更美好一些呢?”就在這樣的假設下,人們可以像男主角彼得一樣面對著一個可選擇的人生,而如果真的可以這樣的話,一切又將變得如何呢?這種虛構的妄想僅僅只能停留在幻想裡而已而編者卻想要這部電影將告訴人們,其實就算真的有一個這樣的機會的話,一切也許並不如同人們所想像的那樣美好。
彼得用同樣的方法取得50前的“自己”的信任,吸取了教訓,彼得這次沒有在鼓勵過去的自己去追求校花,因為他知道那個女人最終會背叛自己。他引導過去的“自己”正確的認識愛情,認識自己,並且告訴他誰才是值得自己去珍惜的女人。
每次通話結束,彼得的現狀就會發生一次改變。在經歷了人生起伏跌宕之後,這次彼得並沒有給過多的干預過去“自己”的生活,所以到頭來他都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有著一個相貌普通卻深愛自己的妻子,過著平靜的生活。
彼得對於這樣生活非常滿意,他最後毀掉了自己手裡的那個手機,徹底斷絕了與“過去”自己的聯絡。
面對一個有著無限可能性的人生,如何去選擇呢?之後的人生以及之前已經變成歷史的人生。抱著無限美好的願望去修正自己的人生以及身邊所有的人跟著也將變得更美好的人生。我們的所有過錯都將被修正過來,可是這樣的結果到底是更好呢,或者並不那麼美好呢?
《接通未來》的編劇在劇本最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未來的彼得因為貪婪的改寫人生而最終死於非命,而現在彼得卻因為知足而得以安享晚年。
合上劇本的時候,林明陽突然產生了想要和那位編劇見一面的想法。
————
讓林明陽沒有想到的是,《接通未來》的編劇居然是一位年輕的美籍華人。在初次見面的時候,他直接把這種驚訝的表情寫在了臉上。
如果林明陽的反應是一種美國式的率真,那麼在這位名叫陳紫玄的編劇身上,中國人的謙和內斂成為了一種明顯的特徵。
正因為如此,林明陽對陳紫玄的第一印象極佳,而對方華裔身份又讓兩人之間多出了一層親密的聯絡,甚至在一開始點咖啡的時候,林明陽還特意問了一句:“陳先生是喝咖啡還是喝茶?”
陳紫玄呵呵一笑:“我還是入鄉隨俗吧”
林明陽點點頭,然後點了兩杯咖啡,可沒等咖啡端上桌,兩人就先聊了起來。
“陳先生的劇本我已經看過了,恕我直言,您寫的這個故事基本上就可以被看作是《黑洞頻率》和《蝴蝶效應》的綜合體,如果不是影片的主題表現出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也許就不會有我們今天這次見面…我很想知道,陳先生為什麼會想到要寫這樣一個故事?”
“我一直堅持認為,人生在一種無法被改變的規則下前行。”
陳紫玄的回答帶著幾分宿命論的味道,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