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兩百五十步的時候,雙方都是停了下來,看韃子兵似乎是傾巢而出,有四五百人,大部分是騎兵,只有一xiǎo部分約一百來人是步兵,和夜不收刺探得到的情報相差無幾。而且韃子騎兵也不愧是這個時代最出眾的騎兵,全身披掛,馬匹也都披上了棉甲,陣型嚴謹,氣勢兇悍,對面看去,赫然是一群凶神惡煞。

不過相較於騎兵,韃子的步兵則鬆散了許多,雖然也排隊呼喝著上前搶來,但沒有什麼陣型,看來和這個時代的明軍一個德行,相信個人的勇武。而且相對來說,比之明軍更甚,更是崇尚勇武之道。畢竟遊牧名族對於中原民族來說,永遠都是身體上佔優勢。

常來都是如此,韃子主攻,明軍主守。而且似乎也形成了定勢,雙方都有了一個下意思的念頭。明軍官兵的念頭是等韃子來攻,而韃子兵的念頭則是進攻明軍,殺光南蠻子。

不二時,韃子兵那邊傳來高聲的喝呼聲,約有兩百多騎從陣中搶了出來,拿著一手拿著虎槍jīng鐵挑刀等,一手拿著藤牌,轟隆隆伏在馬上向這邊馳來。竟是他們完全沒有把孫元化的這一千來人的官兵放在眼裡,事先發起了搶攻,而且是一個騎兵衝鋒,要一擊之下就把他們給沖垮了,然後放肆的屠戮。

太陽光底下,韃子兵全身反shè出片片紅光和白光,氣勢如雷的洶湧了過來!

看到這個樣子,孫元化氣得臉sè都鐵青了,只是搖旗喝令迎戰。

在這個三疊陣中,擺在前哨的兵力約有五百人,其中火器營把總陳德的有兩百人,每隊三十人列成七個縱隊,每隊都有幾個火銃手與弓箭手,一輛炮車兩mén弗朗機大炮。他們位於正中的位置。

在他們右側的,是周世龍的三隊騎兵,同樣是列成幾個橫排縱隊,每排以鴛鴦陣中的三才陣橫隊展開。在左側,則是親將張燾的兩百來騎兵,也是列成幾個縱隊。

在軍官們的喝令下,前哨陣列中的弓箭手火器手都是出來,炮車也被拉了出來。至於騎兵,這個時候確實沒有上前,而是散在兩翼。只等火器發shè之後,這才能輪到騎兵和韃子的騎兵較量。

此時周世龍手下參戰的,是張天bō引領的一百號騎兵,眾什長官和他人人都是身披鐵甲,只是一手拎著武器,一手勒著馬韁,蓄勢待發。

在周世龍的喝令下,另外屬於趙陽手底下的那二十個火銃兵出來,他們這時也都有披甲,只是十人一排,在隊前站成了兩排。他們手中的火銃早已裝上了一發的定裝紙筒彈yào。這二十人和孫元化麾下的火銃手站在了同一線上。

雙方的變陣都是快速無比,韃子兵是起了一個衝鋒,呼喝著衝殺了過來。他們則是以逸待勞,主守勢!

二十杆火銃,他在到了孫元化那邊後,立即就讓孫元化替他置換過了,由原來的“魯密銃”換成了孫元化親自趕工設計的“掣電銃”。而且有武器專家坐著,拿到手的自然都是優等品,全然沒有還沒用就炸膛的事情或是打仗的時候突然失效的烏龍事件。

掣電銃,銃長約六尺,五斤重,採用的是後裝子銃的形式,子銃有六個,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手槍有六顆子彈。另外,發火裝置是與魯密銃不同的,魯密銃是火繩點火,而掣電銃則是撞擊式燧發槍,在擊錘上夾燧石,扣動扳機使龍頭下壓,因彈簧的作用與燧石摩擦發火。

這樣一來,掣電銃不但克服了風雨對shè擊造成的困難,而且度也較為準確,並能燧石發shè,大大提高了火銃手的對敵功能。

周世龍先前見到的時候也是驚歎不已,這和後世的手槍差不多一個樣了。

不過由於製造困難,huā費也大,這個時候的明朝根本就沒有大面積普及的可能明朝是糧餉都發不出來,哪裡還有銀子去給士兵們改換裝備啊!

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