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甘蔗數量的稀少和運輸不易,導致白糖的價格始終無法下降,但是江南之地的開發過程當中,已經有了大規模建設甘蔗園以獲取足夠數量的白糖的計劃。

山東之地和蜀中之地被大規模推廣種植稻米和土豆,產量接連攀升,而油料作物的種子芝麻和黃豆種子也被緊急調派到華北平原和長江平原地區,準備種植,工部的農具改造行動如火如荼的展開,蘇寧下達的改進製糖工藝和制醬油工藝的命令穩步展開,現在又增加了另外一個命令——改進位制油工藝。

大明的技術圖紙如數下發,交給這些人去研究,去仿製,然後改進,技術的改進不是一張圖紙就可以做到的,讓大唐的技術人員理解幾百年後大明引進西方技術改制之後的技術,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過墨家子弟不就是幹這個的嗎?墨家部分機關術之精巧,是西方科學完全無法理解的,放到如今,全世界都比不上,只能說是巧奪天工。

一項又一項農業技術方面的不斷地在大唐朝堂上確立,一項又一項改革措施在皇帝的推動和臣民的努力下不斷地展開,朝堂機構為了適應這些農業和技術方面的改革而變動,政治改革也在逐步確立當中,大唐以肉眼可辨識的速度發展,逐步走向了另外一個時空所無法企及的高度,那一個時空的大唐充滿了雄壯與失誤,蘇寧希望,把失誤的環節砍掉,只留下雄壯,讓大唐威武雄壯的性格一直延續下去。

這,正是蘇寧所期望的。

至於軍事方面的改革,蘇寧只想說,大唐的軍事制度就目前而言,沒有變更的需要,義務兵役制度和府兵制度的優劣相比較,結合當時的情況來說,反而是府兵制度更加優越,若是在這個階段實施義務兵役制度,恐怕會對大唐的整個軍事架構產生嚴重的影響,府兵制度的衰亡是很久以後的了,而在目前,蘇寧找不到勸說李二陛下廢除府兵制改用義務兵役制的理由。

現代的東西,不是每一樣放到古代都是好的,古人有他們自己的智慧,古人的智商不比現代人低,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認為,古人做不到而我們做得到,這就意味著我們比古人優越,古人是封建愚昧的,而我們是理智科學的,恰恰相反,古人的能力,不比我們差,在他們所處的時代,現代人幾乎無法生存。

究其一切,我們只能長嘆一句,換了人間而已。

軍事大學的產生就是為未來的軍事改革做了鋪墊,軍事大學裡面的學子會接觸到大唐幾乎所有的名將,瞭解他們的治軍方式和行軍思路,瞭解他們的作戰水平和戰略戰術,全面瞭解,重點吸收,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繼承,或者基於此方式開創自己的方式。兩相比較的話,蘇寧更傾向於後者,就好像韓非子就學於荀子而主張法家一樣。

就在這些課程當中,蘇寧也會留給他們一些需要自己仔細考慮的問題,比如大唐軍制的優劣性,大唐軍制需要做出哪些合理的改變,大唐的行軍思路是否陳舊,是否需要改進,需要做出什麼樣的改進,每一次問的問題都會給學子們留下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去思考。一個季度三次問題。作為和季度考試同等重要的評判標準,和季度考試放在一起評分。

在這樣的激勵之下,軍校的學子們無論是偏向於文藝派的還是偏向於鐵血派的都會是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在圖書館裡面查閱相關資料。找一些大將去詢問。或者直接去找玄甲軍教官詢問這些問題。更有甚者向李靖提出申請,成群結隊的跑到附近的軍營裡面直接觀察軍營的組成,然後自己思考。給出答案。

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很正確,每一個月的作答收上來之後,大將們都會共聚一堂,各自查閱學子們的意見,還真的發現了不少比較有深度有道理的評斷,讓大將們高度重視,甚至鬧到了皇帝那裡,李二陛下也是一位大將,對這些問題也很重視,深入瞭解之後,還真的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