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永清郡主,寧瀟在她的香閨中月下徘徊,並沒有休息。

楊皇后開口幫賈環求情,是因為賈環和九哥談了一次。而她擔心九哥被賈環給賣了,和賈環談了一次。

此時,她並不是在想和賈環的對話,而是在揣摩,明日的武英殿議事。她對政治,很有興趣。

雖然,楊皇后幫賈環求情,看似沒有效果。但她有一種預感,賈環明日一定會脫罪,並且一定會反擊。

重論一條鞭法的利弊,攪起朝堂風雲,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賈環又給她了她一個驚喜。而更大的驚喜,似乎就在明天的朝堂上。她拭目以待!

無須再贅述朝堂各方的所思所想。該用的手段,這半個月以來都用了。明日,憑實力說話。

十月二十三日,雍治天子參與,皇極門常朝後,群臣三三兩兩的折向武英殿。

少時,約上午七點左右,雍治天子從殿後轉進來,升座,大臣們參拜。然後,滿殿鴉雀無聲。

朝陽,溫暖的從雲層中透出來,朝霞萬丈,浸潤著紫禁城中,金碧輝煌的樓閣殿宇。

第六百五十二章 死鬥(一)

武英殿中出現冷場。這並不奇怪。大臣們都知道,誰先沉不住氣,誰就會倒黴。根據過往的歷史,從機率計算,先開口的人,成為輸家的機率非常高。

雍治天子高居在御座之上,環視著群臣。他鬢角已見花白,四十五六歲,略顯富態,身穿明黃色龍袍。因起的早,參與常朝,在皇極門上吹了風,此時氣色不佳。

讓一個閒下來的皇帝,凌晨四五點起床早朝,和熬了一通宵的感覺差不多。奈何,古訓,一天之計在於晨。

雍治天子將殿中群臣的表現都盡收眼底,略有些調侃的道:“近日朝廷吵架的奏章都快要堆成山。今日議事,諸卿怎麼反倒一言不發呢?”

雍治天子當了十五年的皇帝,當然不是菜鳥,揮灑自如。

幾天前的晚上,他在西苑的御書房中,批閱奏章。由商貴人讀本,他做決定,御書房的幾名太監書寫。

讀完一本奏章,清麗絕倫的商貴人喝著茶潤嗓子,嬌笑道:“陛下,怎麼這些大臣們罵來罵去的?”又嬌憨的道:“也對。看戲文裡,大臣們鬥來鬥去,才不給陛下添亂。”

雍治天子哈哈大笑。商貴人出身於小門小戶,見識有限,多半是透過戲文得來的。言語率真,反而更討他的喜歡。

朝中大臣相互攻訐日久,以雍治天子的經驗自然知道需要召見群臣,作出裁決。當即作出決定,道:“詔令大臣,十月二十三日武英殿議事。”

他並不是昏君,並不需要像明朝嘉靖皇帝那樣操縱朝臣們鬥來鬥去。在朝堂上留下制衡力量即可。比如,他用吏部尚書宋溥制衡何朔。

他更看重宰輔們的治國能力,替他治理國家。何朔之後,下一個宰輔,他選中的是華墨,希望不要讓他失望。

雍治天子難得的“調侃”大臣們一句。但武英殿中,依舊很安靜。暫時,沒有人出頭。包括,現在站在御座下,“結束”病假的何大學士。

現在出頭,豈不是承認自己上奏章是在吵架嗎?牌坊立的不夠高,要被朝堂諸公笑話的。

其實,今天的局勢,說簡單也簡單。

大致上可以分為兩派:贊同繼續推行一條鞭法的大臣一派。如:衛尚書,曾學士,俞納言等人。反對一條鞭法的大臣一派。如宋天官,白尚書等人。

說複雜呢,也相當複雜。

因為,除了吏部尚書宋溥幾乎確定軍機處外,還剩下的一個坑位,這需要競爭。白尚書領先。不管持何種意見,廟堂大佬們絕不會在今天去附和別人。而是要儘量給自己加分。